大致算来,普洱茶山头古纯的概念还是辉煌了好些年了。
也约莫是近两三年的时光,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年春茶名山名寨都是光鲜亮丽,车水马龙;而等到春茶结束,市场里却异常的惨淡冷清,哀声一片。仿佛是市场的冷淡敲响了源头光鲜的“丧钟”,让以茶为生的人“叫苦不迭”,怎么会这样?
这一点反倒是喝茶的人心知肚明。
对于山头古纯这种具有价值稀缺性的产品怎么可能俯拾皆是,靠着名山名寨这样的金字招牌就企图留住山头茶已经逝去的青春,无异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梦想终究是落空的!
市场的反应恰恰证明了: 山头古纯的影响力逐渐弱化,山头古纯与名山名寨已经不能够成为好茶辨识度的核心参数了。
据我所知,一款好茶被茶客接受通常要从三个维度做思考。
其一,产品经过无数茶客的“品鉴”认不认?其二,该茶背后品牌旗下的销售与渠道推不推?其三,同行恨不恨?同行认可不认可?
以上三点,不用我赘述,大家都应该深有体会,我给它定义了一个概念:品牌产品的辨识度!
何谓产品辨识度呢?我举个例子说明。
五年前的勐库,很多如今产茶名寨还不具备很强的影响力,正气塘也不是如今炙手可热的“小冰岛”。当古域推出正气塘时,很多人还不知道这竟然是一个山头的名字,而无疑都被它爽朗,清甜,韵味远的滋味特点所俘获,因品牌需要,我还特地在正气塘前面加了“古域”,还特地做了一首“打油诗”。
后来许多茶企在制作正气塘古树茶的时候,不明所以,对我们的山头介绍照搬照抄,竟然也在正气塘前面加了“古域”二字,更有甚者居然连打油诗也用来做宣传海报,让人啼笑皆非。磨烈,正气塘,坝歪,大忠山,我都想开玩笑的问一句,你们的茶是古域出品的吗?
当然我无意去diss,只是觉得大家对于美好的事物都具有着相同的体验,这与事物本身被称为什么关系不大!
讲了这许多,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终于出现,诚如标题所言:弱化山头,提高品牌产品辨识度才是唯一的答案!
如何提高?古域是这样做的。
首先是常怀“敬畏之心”。
我认为无论制茶,品茶,还是卖茶都应该常怀敬畏之心的,而这种敬畏之心,常常是在感受到更美好的东西之后产生的。一味的敝帚自珍,闭门造车,不仅会滋长自己的狂妄之心,还会让人生格局变得逼仄,而当美好出现之后,有些人仍旧自欺欺人,有些人从此敬畏。
就以我自身的成长来说,习茶一两年时,我对冰岛老寨的古树茶仍旧嗤之以鼻,虽然去过很多次,但我对冰岛老寨乃至很多如冰岛老寨的山头观点都是:这是炒作后的浮华,撑不了多久的!直至我在冰岛老寨喝到了他们的古树茶,一瞬间,我之前所有的观点都被推翻,它的成功并非横空出世,以小见大,敬畏之心由此而生!
所谓常怀包容之心,遇事方有从容之态,诚然。
其次是相敬为师,切磋琢磨。
品牌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团队,承载着一种文化,自己品牌的产品让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就要团队里的人相敬为师,共同进步。正如我之前文章中所说:没有品牌凝聚力的茶师聚在一起,不过是一盘散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稳定高品质的勐库茶,更是极具辨识度的古域古茶!
价值观让团队聚集在一起,切磋琢磨,思维碰撞,不仅能提升和改善制茶环节中的微小细节,而且很容易产生异样的火花。一款极具辨识度的品牌产品,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滋味。就算是产品包装上的一个符号,都能发挥作用!
最后是理解诉求,产品创意、产品落地。
比如勐库十三先生、懂过春秋、邦东三杰、临沧四小龙这些产品创意都不是凭空捏造想象出来的,它们包含了对于临沧茶的研习,对极致生产工艺的恪守,对古茶文化的深挖,理解了不同茶客的诉求后做出的品牌输出。
这是扎根,是积累,是包容,是文化,更是品牌精神,并非神来之笔,而是水到渠成!
它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突破上一个时代资源封锁的同时,在下一个时代变迁中,从另一个维度思考,重构价值链,让“爱茶人喝上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