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以东,宜良西北。1月25日,清晨的宝洪山,7点钟雾还未散去。张洪良顺着山路来到茶园里,除除草,用手机拍下几张茶树新苗的照片发给朋友。“今年的鲜叶发得可真早。”他说,再过一个月,今年第一批宝洪茶就可以采摘炒制,元宵节前就能喝到。
茶农采摘宝洪茶
张洪良是宜良县宝洪山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常务副理事长。在宜良,每年约产出18吨宝洪茶,其中10吨出自他所在的合作社。合作社带领7个自然村的2000余名农户,从以种植烤烟、玉米为主的粗放型种植业,到拥有4000余亩的茶林,将茶叶做成致富“金叶”,趟出一条以高原特色农业宝洪茶为载体的脱贫致富新路。“这几年,我看着乡亲们从破屋烂瓦,到洋楼别墅,逐渐脱贫致富。”他说。
新种4000余亩茶农尝甜头
冬季是茶叶生产的闲季,但在宜良不少种茶的村庄,已早早掀起深耕松土、建设茶园的高潮,茶农们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争取为新的丰收打好基础。
匡远街道办事处宝洪村委会大村子村的茶农赵小良,经营着20亩宝洪茶园。茶园已经有30多年历史,从父辈便开始栽种。经历过宝洪茶的兴衰变迁,老一辈人渐渐没了信心。2015年,原本做工程的赵小良看到宝洪茶的商机,重新翻整已经荒草丛生的茶园,加入宝洪山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既种茶又炒茶,生活大变样。
宜良的宝洪茶产量从过去的0.5吨到如今18吨,很多像赵小良一样的村民加入种茶大队,得到实惠。张洪良介绍,宝洪茶鲜叶,每公斤按100元至120元的收购价到合作社加工,每亩地约产50公斤鲜叶,能获利5000元至6000元。有的农户家原本有20亩茶园,早些年因为宝洪茶不景气,铲了茶树种板栗,每年收入仅2万元左右。后来宝洪茶价格逐年飙升,村民又重新种上茶树,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
目前,宝洪茶种植由宝洪寺正山口向东西两山扩展,包括万户庄、河西营、江头村、东山梅家营、旧县、马家营等自然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每年解决300多人就业,茶叶采摘期间用工10000多工次。宝洪山附近村民纷纷开始种植茶树,宝洪寺村、新村、迤拉古村、大村子村、草庵村新种面积已有4000多亩,茶叶价格一路上扬,当地茶农也得到实惠,自发逐年增加宝洪茶的种植面积。
新茶价格较高泡茶满屋香
作为云南为数不多的龙井工艺制作绿茶,宝洪茶早已成为宜良名片。记者走访昆明雄达茶城,发现宝洪茶售价每公斤在1000元至4000元不等。许多商户表示,现在的价格还不算高。宝洪茶要喝鲜的,每年二三月可以买到当年的新茶,但价格也高。
宝洪茶为明前茶,采摘时间为每年的2月25日至4月4日,比龙井还要早约20天,对种茶人来说,最辛苦的也就是这39天。
在这段时间里,每天清晨6点多,茶农就开始一天的辛苦劳作。背着背篓,伴着茶香,掐下枝头那截黄绿相间的嫩芽。约莫几个钟头后,分头采茶的合作社社员们,将第一批茶叶集中,中午开始炒制。到下午再收来第二批,一直忙活到半夜。
炒茶虽辛苦,但对宝洪人来说却是享受。张洪良介绍,宝洪茶的香气芬芳四溢,有句老话来形容:“屋内炒茶院外香,院内炒茶过路香。”炒制后进行包装,今年第一批宝洪茶便新鲜上市了。喝到第一口的香气最佳:“一人泡茶满屋香。”
由于多种原因一度濒临灭绝
同现在价格较高、且一上市便供不应求相比,宝洪茶也曾经历过一段濒临灭绝的历史。
上世纪70年代,随着贯彻农业“以粮为纲”,茶园大量被粮食作物取代。80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后,茶树已所剩不多。与宝洪茶并称为“昆明历史名茶三姊妹”的昆明十里香茶、太华山(西山)太华茶都濒临灭绝,宜良宝洪茶成为昆明历史名茶硕果仅存、可延续生产的高级品种。多年来,由于粗放式经营管理,造成茶树衰老、树势衰弱、病虫害严重、苔藓地衣蔓延,严重制约茶树的生长发育,造成宝洪茶产量低、品质差。宝洪村委会为发展宝洪茶,曾一度成立宝洪茶联营生产队,但因宝洪茶品质逐年下降,每公斤仅售40余元,入不敷出便草草解散。
种茶赚不到什么钱,原本茶树茂密的宝洪山一片荒芜。张洪良描述,2000年左右是宝洪茶“最困难”的几年。茶山没人打理,茶树下还长出许多被称为“飞机棵棵”的杂草。杂草生在哪,茶树就枯在哪。“飞机棵棵”便是大面积入侵我国西南、被称为“植物杀手”的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据统计,由于种种原因,2010年以前,宝洪茶厂的年均产茶量仅有500公斤左右,创下历史新低。
辉煌新生进入省非遗名录
2017年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宜良展区里,一个光头的大胡子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作为宜良宝洪茶的代表,苏天水也来到现场。这次文博会,宜良县前所未有地带来4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展。
外表与1998年央视版《水浒传》中的鲁智深颇有几分相似的苏天水,不仅是云南宝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将濒危的宝洪茶重新包装,并将之推广为宜良名片的先行者。
苏天水与宝洪茶的缘分,要追溯到2008年6月。他第一次到宝洪山,看到断壁残垣的宝洪寺,不忍其继续破败下去,就找来福建商会秘书长,打算重修宝洪寺。在筹修期间,苏天水发现曾与普洱茶齐名的宝洪茶,在经历过霜冻、干旱、外来物种入侵等一系列打击后品质下降,觉得很可惜,认为可以挽救一下。他在经宜良县政府、县农业局批准后,筹建成立云南宝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于2010年6月18日正式接手管理宜良县国营宝洪茶厂宝洪寺宝洪茶种植基地。
接管种植基地后,苏天水与云南省科技工作者协会茶业分会、昆明市农科院经作所、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宜良县农业局茶果站等单位通力合作,成立宝洪茶研究小组,确定对宝洪茶的保护和发展方向,定期请专家学者来茶园指导工作,运用科学手段加强茶园管理。新修、拓宽茶园机耕道路,维修灌溉系统,深翻茶园土壤,分片区进行台刈、修剪、养蓬、防治病虫及草害,以标准化作业进行加工生产,并申报有机茶认证等工作。
为提升宝洪茶价值,苏天水请来了专业设计师设计产品包装,将宝洪茶的市场价值重新定位,摒除颜色深、卖相差的旗枪工艺,根据浙商带来的新式炒茶技术,将宝洪茶以龙井制作工艺炒制。技术改良后,宝洪茶变得色泽更加淡雅,气味馥郁芬芳。
好茶引得八方来客,包括世界知名品牌英国立顿茶叶在内的茶商纷纷前来学习交流。2016年10月,宝洪茶正式进入云南省非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云南的又一张非物质文化名片。
与旅游结合云茶大有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