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喜可贺的是现在大家对普洱茶的理性有着很大的改变和认知,在一个也许是经济的萧条导致。
在手机取代网络的时代,大家能很快的认识到普洱茶知识,知识归知识,百度还是百度,字面上的都大同小异。
去茶山有这样一个景象,茶农似乎对自己的加工工艺很自信,可在我眼里这茶炒糊了(大叔笑着说,没事茶叶多)。在茶山下(也就是)厂里,严格的把控着温度,各项拼配技术数据。(当然也不是说厂里不做纯料,有,做纯料的厂太少而已)。所以就出现了山上靠茶叶量,山下靠技术的现象。茶农也开启了制茶学习的模式。盛易祥。
从方圆几座山,甚至一个茶区的茶都可以叫名山,可百姓中真真的那座在哪里,市场那么多,基本家家有。在到一座山的纯,到一片林子的纯,一块地的纯,一颗树的纯,做的越来越精细化的时候,人们又开始凌乱了。这个对于很多茶友也是很无奈。做好茶,精料的茶人,有,可是大家很理解不了,可又想要喝。纯料并不复杂,喝起来觉得有些不对,但是又很自然。这个纯料有优点当然也会有缺点,人们说的冰岛无苦涩,当喝到真真的冰岛时候,又说这不是,这怪谁。谁都不能怪,只能怪自己,觉得自己买的才是最好的。每每看到谁包邮派茶样的时候,就抢着要。喝完了又不给评价,或者又不喝,等到一年了想起来,又去找,这里好茶不等人的。有些人家白出茶,又快递费给你,人多人又不珍惜。有些茶家茶样白送,叫出个快递费,有些人都不肯出。
2017年春茶快开采时候,谁知这年倒春寒,使得很多茶叶发芽太晚,尤其是越高的山头,量减产,价格被哄抬,不抬今年就没得茶叶了。可3月份茶山就开启了旅游模式,人多游客进山看茶买茶,拍照尤其多。甚至有些卖茶名人,开启直播(我想说做那么多茶,自己不生素啊,不知道茶叶还没发么)。不过名人就是名人,没有茶,说限量,到时候拿出来的量超他说的量的几十倍甚至百倍,不过人家照样卖能卖完。这个也是很多卖茶人的通病,一开始有初心,到最后钱才是重要的。不过现在茶农茶商也如此。
现在做茶也是市场需要,有快销,有创新,有量才是王道,不过大家好好想想。这是茶,再怎么创新,快销,无形的加工成本,和原料价格在哪里摆着,最后还是老百姓来交这个费用。(不过总是有这样的人愿意交)
现在北方普洱茶开始兴兴起来,喜欢喝香气高扬的茶,从自然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茶应该少。怎么才能太香,高香,只能做了,这种香只是过瘾,不能保持。还有总体来说普洱茶市场还是低廉价格战绩显赫,这个从某宝的几几包邮就知道了。很多人还是觉得能在普洱里捡漏,我觉得这个真的不可能。
谢谢茶友们阅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