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与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发生密切的经贸往来,品饮藏茶的风气传入东莞,拉起了莞式藏茶的序幕。承蒙“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东莞人以超前的意识投入巨资占领了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叶产业里“贮存”这一重要环节,使东莞这一不产茶的地区在全国茶界拥有了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时至今日,散落于民间的众多茶庄仓、家庭仓,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在积累了各自成熟的存茶经验,发展成茶叶行业的龙头企业,不仅成就了大益、福金这些品牌,东莞的天得茶业、双陈普洱、昌兴存茶专业茶仓“三剑客”亦得益于此。
然而,东莞茶叶市场发展至今,依旧没有摆脱其销售市场的局限性,东莞茶庄的规模普遍较小,一直在地区性的层面停滞不前。从零散仓储到产业集聚,从散落民间的“东莞茶仓”,到多位一体的“藏茶之都”,改变的应不仅仅是名称,更应成为东莞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如今,借“一带一路”之机,将“东莞藏茶”上升为区域产业战略高度的时机已经成熟,打造“东莞藏茶”地域品牌正当时。盛易祥。
藏茶之都在东莞
“行内说起藏茶,必先提及东莞”,出身于茶叶世家的林玉龙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正值销茶的旺季,他一边忙于千里马茶业的铺面张罗,一边向笔者介绍莞藏普洱茶的发展历史。
几百年来,广东作为茶叶中转的集散基地,络绎不绝,茶叶产业愈发成熟。不知何时起,民间刮起了一阵囤茶之风,在中国最早来自香港,在近代与现代时期逐渐向台湾和大陆扩展。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成为“存茶”的主流区域,藏茶文化在东莞叶落生根,多年来囤积了不计其数的普洱茶、黑茶,亦形成了不可复制的“藏茶模式”。
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宁可一日无食,也不可一日无茶”。东莞人素来喜茶,据说一年可消费40吨的茶叶。东莞在茶产业链消费终端所处的地位,不仅造就东莞形成藏茶风气,也是林玉龙等外来茶商来莞经销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万多家大大小小的茶庄遍布东莞各个镇区,个体收藏者达6万人以上,有茶叶市场十数个。
可想而知,东莞全民存茶的风气早已形成。目前,东莞全市的囤茶量高达45万吨,其中普洱的藏量超过30万吨。这一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这些年,从东莞流向北方市场的中老期茶不计其数,也有不少芳村大佬经常到东莞寻找货源,每年的交易金额达30个亿之多。茶叶在莞之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