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跌宕起伏”的普洱茶之路
2017年05月21日

“跌宕起伏”的普洱茶之路

西双版纳在清代中期,普洱茶的产量就多达4000吨。据《云茶大典》记载,这段历史时期,江外古六大茶山所产的普洱茶贸易主要是通过糯扎渡过澜沧江,运达宁洱,在宁洱集散转运各地。那时,宁洱是车里军民宣慰使司(一个仅有贡品往来的土邦)的边境城市,进入车里的路径是从景东经镇沅到宁洱。

普洱既是府制,管理着西双版纳,又是贸易重镇,交易普洱茶的重要市场,因此以“普洱”来命名,并被后世所接受。

普洱茶贸易的发展,以易武为中心的倚邦、蛮砖、攸乐、莽枝、革登等六大古茶山茶叶远销国内外,在西双版纳还有澜沧江下游西岸以今勐海为中心的南糯、勐宋、布朗山、巴达等六大古茶山及普洱景迈、宁洱、景东、景谷、澜沧及临沧今双江、永德、凤庆、云县等沿澜沧江中下游广大区域都成为历史上普洱茶主要生产区域和近代普洱茶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清末民初,由于西方列强入侵,社会动荡加剧,战乱频繁,茶马古道及茶叶销路中断,普洱茶逐渐走向衰落。至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和疾病的流行,普洱茶一蹶不振。当时流传的一首民谣:“满山茶树头光光,茶农茶工泪汪汪,两手空空无出路,卖儿鬻女去逃荒”,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普洱茶的衰落景象。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普洱茶的年产量已经由历史上最高的两万多担下降到一两千担。这时,普洱茶已经空有其名,成为历史名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云南省人民政府致力于抓茶叶发展,垦复老茶园,大力发展新茶园,并重点发展云南大叶种红茶及绿茶,以满足国际茶叶市场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从1973年起,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开始自营出口普洱茶、红茶。为满足外销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首先在昆明茶厂试制成功了现代普洱茶。

香港回归前夕,一些港商担心回归后政策发生变化,急于变卖房屋移居国外,因而翻出了历年存放在仓库里的普洱茶,几十年、上百年的陈年普洱茶开始被人们发掘,普洱茶的价值才得以被重新发现。上世纪末随台湾、广东而后云南掀起的普洱茶热和普洱茶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得云南普洱茶迅速进入成长期,普洱茶又成为人们喜爱饮用的茶品,也成为了喜爱收藏的能喝的“古董”。

 作  者丨云茶大典
 1412106_070018016_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