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细数熟茶轻发酵走的歪路和坑,小心别掉进去!
2017年05月21日

细数熟茶轻发酵走的歪路和坑,小心别掉进去!

1、发的太轻,甚至生熟不分

通常而言,熟茶基本是三个成熟度,7、8、9,后来出来更轻的,也就是增加到了4个,即6、7、8、9,6成已经是所能想象的最轻的发酵了。但自从轻发酵2013年风靡以后,市场涌起一股越来越轻的倾向,甚至出现了5成以下的,1成熟都搞了出来,观察叶底,红黄绿青夹杂,不生不熟,不男不女,不三不四,岂不知6成以下就已经难以界定属于生茶还是熟茶了,完全可以称之为怪胎!

市场还美其名曰收藏型熟茶,实则是发的过轻,口感不佳,又酸又苦又涩,后期转化空间比不上生茶,当下的口感差的正常发的熟茶又太远,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本想左右逢源,实则是被两头嫌弃,谁都不待见!

只有口味另类,智商感人、思维朴素的消费者为此买单了,或者压箱底转化几年再出来秀一把存在感了!

2、过分强调叶底的活性

熟茶经过渥堆发酵以后,内质下降,叶底遭受一定的破坏,叶底的活性,润泽度肯定不如生茶,转化年限和后转化空间更是被甩几条街,更不用说重发酵存在部分的碳化,叶底黑褐了,这也是为什么熟茶投资价值不如生茶的原因。盛易祥。

轻发酵的再次风起不啻为熟茶向生茶投资价值挑战的一次尝试,借由此在熟茶品质评定中并不占到关键性的叶底扶摇直上,竟然被认定为熟茶品质好坏的关键因素,动不动强调熟茶叶底的活性,好像自己的熟茶活性差就矮人一等,于是轻发酵大行其道,发的越轻,活性就越好的谬论传播开来!

3、背离熟茶创制的初衷

熟茶的创制是为了就降低大叶种青饼的苦涩和收敛性,降低青饼漫长的后发酵时间,使普洱茶变得温润,香甜,更适合当下的消费,虽然熟茶也可以陈化,但压制后摆放半年,散去异味杂味也是可以马上品饮的。

但随着越陈越香的过分宣传,生茶和熟茶走上了一种病态的对前发酵谈虎色变的畸形倾向,生茶不能萎凋,杀青不能重,得轻揉捻,搞得刚出来的生茶青味重,臭青气浓,汤感单薄,苦涩浓郁,人为无限延长它的后期陈化空间,而忽略了当下的试饮性。

这股歪风不幸蔓延到了熟茶领域,熟茶也开始强调陈化、强调未来的转化空间、收藏投资价值等等,固然熟茶也可以收藏,不过从它的诞生初衷本就是即时消费,是最大程度提高当下的适口性,而轻发酵,特别是太轻的发酵则完全背离了这一点。

轻发酵在普洱茶市场有东山再起的势头,这无可厚非,熟茶本就是在轻重之间不断摇摆,时不时变换口味也是适应市场的需要,但无论何种成熟度都要处理好两个问题:当下的试饮性、未来的后转化空间。
 2-140524125I6223.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