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易武茶的缺陷之美
2017年05月21日

易武茶的缺陷之美

无论是历史上的地位还是当今的名气,易武茶算得上普洱茶中顶尖的一类了。对易武茶的形容,最常听到的便是“汤香水柔”,其中汤香当然是指易武茶有“水含香”或“香在汤水中”的特点,不过后来却听到另一种奇怪的说法,说易武茶是“骚香” !

刚开始易武茶喝的少,实在想不通骚香是什么香?香便是香,为什么还恶俗地加上个“骚”字呢?还有人更加过分,居然形容易武茶是“马尿味”,马尿什么味没喝过,想必和第一次喝啤酒的口感有一拼吧?

后来连续品了些不同片区不同年份的易武茶,您别说,还真有! 个人理解:这个骚香是指有些易武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某些环节没处理好,成品新茶(或处于转化期的年份茶)在品饮时,常伴随有一些酸、馊、腥的不良气味和滋味,这就是易武茶的“骚香”和“马尿味” !

易武茶的缺陷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易武茶授人以柄,得到这种不光彩的负面评价呢?说白了就是工艺缺陷造成的,主要是初制工艺。普洱茶的初制工艺看上去很简单,无非就是:采、摊、炒、揉、晒5个步骤,核心工艺是“炒”,也就是杀青,说起来江内茶代表易武做晒青茶的历史比勐海早,即使断代多年,没道理炒茶技术还不如江外这些后起之秀吧?事实上,笔者在两地初制场所多次考察对比发现:两地炒茶手法大致相同,勐海的炒茶师傅去炒易武茶,大多也会出现“骚香”!

那么问题来了,炒茶没毛病,难道是原料?

勐海老班章叶底

对照叶底一目了然:勐海茶叶底的色泽一致,少量的焦边黑点属正常;再看易武茶底:黄、绿、红、黑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更为醒目的是红梗!难道是根红苗正?

好吧我们再看鲜叶:

易武茶鲜叶

勐海茶鲜叶

两种鲜叶对照,易武一芽三叶到一芽四叶的居多,勐海茶以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为主,茶梗则易武的明显长出许多,显然,易武茶的持嫩度较高(关于持嫩度介绍,请参看拙文《【刀哥说茶】普洱茶粗枝大叶好还是细芽嫩叶好?》)

现在结论不难得出:易武茶正是因为鲜叶持嫩度较高,而且由于当地采茶工的不良习惯采来大量老叶和木质化的老梗,杀青过程很难控制,普遍嫩叶杀熟而茶梗偏生,造成叶底中有大量红梗,如果刻意避免,求全茶梗又会殃及嫩叶而出现焦糊,两难之间选择让炒茶师傅们很纠结,纠结的结果便是花杂的叶底和怪异的骚香!

当然,不排除有经验的炒茶师傅在控制鲜叶投放量和锅温的同时,利用自己娴熟的技艺能把茶炒透杀匀,但面对火速串升的茶价、急功近利的心态和众多无底线的采茶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已是易武炒茶的常态了。

易武茶有缺陷,这种缺陷很难控制,然则易武茶因何还有那么多人追捧?

存在必然合理,试过不同年份的易武茶,发现这种因缺陷造成的怪味,只在少数新茶和某些处于转化期的茶品中出现,大部分的易武茶,却别有韵味!

易武茶的香,绝不是什么“骚香”,而是汤香,是那种融在茶汤之中,沁于口腔喉部,裹进身体之内的香!

易武茶的柔,不是绵软无力味同嚼蜡的白开,而是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蜜香的佳酿!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协调饱满的柔!

更加难得的是易武茶的转化,都说易武茶比其它茶区的茶转化速度要快,储存得当的易武茶,其陈化效果明显。随着时间的沉淀,易武茶的密韵也会日显浓郁,强度逐渐增加,滋味趋向醇厚,甘韵持久,这就是易武茶的“柔中带刚”。这一变化过程,恰如律动的音符。

我想:“这难道是易武茶的缺陷造成?”这种缺陷是人为造成的,但却不是刻意的,这与悲天悯人的晚清才子龚自珍笔下的人为造成的“夭梅病梅”的扭曲之美不同,恰恰由于人为无法控制,做到尽善尽美,反而促成了易武茶意外的缺陷之美!

本文原创  作者:刀哥 
 12948210_120816450178_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