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那边说一个年轻人可恶、调皮,会说他“二气”。不按常理出牌,不被说服和教化。从好的方面讲,他有某种“反骨”。
而关于茶,更有一个被很多人视为玄乎的词“茶气”。
都是冷僻词,地域和行业特定含义的词。
这些词没有亲身,而且几次三番,甚至长时间的体会,很难互相“共振”。
这里又要说一个茶“中气”很足。概念真多,真会忽悠。是不是这样?且慢。
困鹿山是一个名声非常混乱、矛盾的山头。
1.“皇家古茶园”的名声——简直让人害怕怕。
2.市场上充斥大量的困鹿山几百年几百年——也让人害怕怕。
以上这两点大家近几年在其它名山上也见怪不怪了。
怪的是,即使在做茶人中间,感受到困鹿山真正魅力的人,恐怕也不多。
好像很有名气,但好像实际体验到的人也不多,为什么?
喝到的人,小范围喜欢它的人,喜欢得欢欣雀舞,但传播它、分享它变得很困难。为什么?
3.有一个非常根源有意思的地方:困鹿山核心产区,以中小叶种为主,混生有大叶种,后期植入大量的大叶种茶树,但母树级的,以中小叶为主。很多人犯嘀咕,自己喝到的是困鹿山大叶种的味道还是小叶种的味道,还是混杂在一起的味道。
4.普洱市也有价格昂贵体验很高的茶?很多喝茶不久的朋友对勐海易武勐库早就有接触,可能还没有接触到困鹿山这些地方的茶。
5.以中小叶种为主?我喝到的困鹿山不是大叶种的么,而且不是讲普洱茶的定义里就是大叶种么?
6.到底核心产区的茶我能不能喝到,这是最后一个嘀咕。
可见,这个地方的宣传推广,需要扭转好几个认识,说明的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