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苦尽甘来,不改本色 ——2015秋老曼峨开汤
2017年05月21日

苦尽甘来,不改本色 ——2015秋老曼峨开汤

老曼峨,天赋异禀、雄劲霸气、独具个性的发烧级普洱茶代表,其极苦到极甜的变化让人刻骨铭心。
初饮者犹尝苦胆,如驭烈马,其苦味充盈往往让人胆颤心惊,忍不住变颜吐舌。耐心候之,则似烈马顺服之后的俯首帖耳、予取予求。苦味过后口腔泛甜,茶香阵阵袭来,茶汤浑厚润口,茶劲连绵不绝,余韵缭绕久久不散。甘苦交错,香滑伴随,既是对品者的冲泡技巧和品茶耐心的最大考验,又是对其口腔味蕾和身体气感的一次绝妙体验。

由于有了以往喝老曼峨的经验,担心驾驭不了其桀骜不驯的苦,这次冲泡2015秋老曼峨只能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分心。下意识减少投茶量,使用盖碗冲泡,快进快出。

烧水,取8克干茶,白瓷盖碗杯。水开,冲泡,洗茶,。。。原想第一泡就快进快出,可又担心秋茶汤质较薄,出汤较快的话不足以激出其味,岂不是可惜了…故,第一泡,还是10秒出汤,正在内心纠结之时已感此茶霸气阵阵…

精选2015老曼峨秋古树纯料毛茶,条索紧、干净、匀整,壮实,白毫凸显

浅尝第一口,咦?!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苦,难道,投茶过少?亦或水温不够?第2—3泡有意延长了一下冲泡时间,看来秋茶苦感比起春茶来稍逊一筹,在心里有所准备的情况下,没有那种只逼口舌、只冲肺腑的强劲霸道之苦。不过终归是老曼峨,每试一泡,每饮一口均能感受到它那种独有的纯净直接而有力的苦感!苦味入喉即化,毫无涩感掺杂,“恐苦”心结既然已过,便有了观汤色、闻香气、品滋味和感喉韵的逸致……

先观其汤色,为方便看汤色,又不想过多使用茶具,采用“四泡归一”法冲泡:即1-4泡统一冲入一个公道杯,5-8泡在冲入另一公道杯,9-12泡、13-16泡、17-20泡以此类推,共20 泡分5次品鉴。

结果:分5次鉴赏的汤色,即1-20泡的汤色居然惊人的一致,均是毫无例外的清澈见底、金黄亮绿、晶莹剔透!茶汤散发出的夺目光彩让人有一种忍不住想尝一口的欲望。从每一泡的汤色,可以感知老曼峨那丰富饱满的内涵物质源源不断、层出不穷,毫无吝啬的在每一泡中析出的景象。

再嗅其香,细品每一泡,发现老曼峨的香不张扬,但长久!无论盖碗香杯香还是入口之香,均是久久不散,香气下沉之间流窜着花蜜和兰香,无一丝杂味,能隐约感受到那种大山深处良好生态下的山野之气。

尝其味,初入口时虽没春茶那般刺激震撼,但每一泡均能感受其苦感的冲击,茶汤刚劲有力,厚质感觉明显,口腔感觉丰富,汤水粘稠润滑,苦在舌面变化突出,能化,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8泡之后汤水入口时,甜味已盖过苦味。 生津回甘速度较快,汤水入喉之后,口内生津、舌底鸣泉,喉管凉丝丝的畅快无比。

感其韵,8泡之后已然冒汗,饮后感觉全身异常清爽通透,如处在原始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中,很长时间后,口腔感觉还是非常清爽甘甜。品饮此茶过程中,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不觉跃然心头,虽达不到“通仙灵”的地步,但也似乎感受到“发轻汗”、“毛孔散”和“肌骨清”了。

老曼峨的叶底:均嫩、肥厚、色泽调和一致,云南乔木古树茶的典型特征,彰显制茶师精湛老到的功底

这就是老曼峨,无论春秋,无论哪一泡,其香、其滋、其韵,苦尽甘来,不改本色!

人有万像,茶有千面。真正的好茶便如老曼峨这般经得起沸腾热水的考验,真正有品质的人同样也能承受尘世的侵蚀,眼明心清,始终保持天赋本色。品茶如品人,的确如此。

本文原创 作者:刀哥 来源:普洱茶吧论坛
 12948210_113058320141_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