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省“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已将茶产业列在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首位,省政府领导明确要求“要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
2018年全省“两会”上,茶产业进一步升级列入全省打造大健康产业的重点项目之一。
云南茶产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现状一:普洱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20多家,“商标千千万万、品牌寥寥无几”。
从产茶区近年的情况看,各产茶区各打各的牌、各唱各的调、各说各的好、各叫各的味,未能形成对外宣传合力。
特别是普洱茶生产企业仍呈小、散、乱、弱现状,产业集中度低,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20多家。
不重品牌重商标,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市场上“商标千千万、品牌寥寥几”,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价值64.10亿元全国十强品牌之首区域公共品牌“普洱茶”及价值21.02亿“滇红”没有得到重视和应用。
改变这种现状,齐心合力擦亮“普洱茶”和“滇红”金字招牌、打造云茶大品牌刻不容缓。盛易祥。
现状二:古树茶、名山茶、小产区茶仅为30多万亩,而全省有600多万亩的生态茶、有机茶、现代茶园。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一直认为,古树茶、名山茶、小产区茶是云南茶产业的特色,这一部分茶仅为30多万亩,全省600多万亩的生态茶、有机茶、现代茶园,才是云南茶产业的主体和坚实基础。
从云茶产业发展的全局来看,一定要把特色茶做到极致,用特色茶带动茶产业的发展,把主体做到极好,茶产业才能做强。
代表云茶主体的是来自生态茶园、有机茶园、现代茶园的产品,它们才是真正一头连着广大消费者、一头连着广大茶农增收脱贫的主体,它们的市场价格才是云茶最真实和科学的价格标尺。
所以一定要打好生态、绿色、有机牌,不能刻意过渡渲染炒作古树、名山概念,对于众多的冒充古树、名山的应予以禁止和惩罚。
俯瞰普洱有机茶园
当前市场上有少数人利用炒作特色茶牟利,值得广大茶企和消费者警惕与深思。
就茶叶种植而言,应进一步加强绿色、有机茶园认证工作,逐步实现现代茶园绿色、有机化。要组织开展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及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实施茶园互联网建设,把基地建设成优质、高效、安全的第一车间。
现状三:中国作为茶叶主要种植国之一,产能过剩已超30万吨。未来十年将面临产大于销、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
至2017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已达620多万亩,总产量38.7万吨,综合产值已达740余亿元,茶农从茶叶中得到的收入已达3千多元。
据不完全统计,已建成有机茶园40多万亩,生态茶园200多万亩。
茶产业已成为扶贫攻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也是高原特色农业中的重要产业,更是健康中国建设中必须加以重视的农业产业,同时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打好“三张牌”中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中有着特殊作用,涵盖一、二、三产业的高原特色产业。
普洱有机生态茶园
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分析,如果世界主要茶叶种植国不控制种植面积和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未来十年全球将仍然面临产大于销、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
近十年来,国际茶市的茶叶均价一直维持在3美元/公斤的低位,原因之一是产能过剩。中国作为茶叶主要种植国之一,产能过剩已超30万吨。
我们认为各产茶区面对新形势一定要有新思考,茶叶是可再生资源,去产能决不能把茶园铲除、把茶树砍掉,而是要加大茶产品消费和转化。转化就是延伸产业链,希望有能力的企业能在深加工、产业链延伸等方面探索新路。
当前的重点是在高度重视质量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有机茶,扩大市场、扩大消费区域、增加消费人群和提高人均消费量上下功夫。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认为扩大云茶消费市场,一定要巩固华南市场,着力开拓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市场,恢复部分西北市场。
现状四:山头、古树市场怪象频频,云茶产业发展面临问题不容忽视
今年春茶上市,在气象条件利好的条件下,云南的山头茶、古树茶的明前茶再次受到广大茶叶爱好者的追捧。但在山头茶、古树茶的市场火爆下,也产生了种种怪现象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反思。
以临沧市双江县今年的春茶市场为例,茶山的春茶生意呈现火爆局面,鲜叶价格好,茶农根本不愁销,价格是一天一个价。茶企在茶农面前的话语权越来越弱,卖鲜叶的茶农只管高价格,这令茶企很担忧。
“我们公司收鲜叶的标准一直是一芽两叶的标准,但今年春茶市场上竟然出现了说鲜叶越老制茶越好的说法,甚至有人说有‘马蹄’的鲜叶才是头春茶,有‘马蹄’的才是古树茶的说法,而这些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勐库戎氏茶业公司企划部经理)郭彬说,正是这种众说纷纭,导致了普洱茶宣传口径混乱。
一些根本就没有茶园也无茶树的制茶者,纷纷在老班章、冰岛茶地、古茶树前举牌照相,挂幅开采,场面热闹非凡,事后牌子堆积成山。视频、照片、做直播等,发完就走人。当时的场面很热闹,价格也越炒越高,但买茶的却不多,这让不少企业在炒作面前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