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云南普洱:立法为古茶树撑起“保护伞”
2017年05月21日

云南普洱:立法为古茶树撑起“保护伞”

近年来,普洱市人大代表多次提出,古茶树是需要实行永久保护的珍贵资源,唯有通过立法,在制度设计上调整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制定出台符合普洱实际,能够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普洱古茶树资源的法规,才能妥善解决好保护与开发利用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让古茶树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之后世。

作为全市130万茶农的“衣食万户”产业,2017年,普洱市茶叶种植面积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半以上来自茶产业,许多群众已通过茶叶实现了脱贫致富。作为优势版块,古茶树资源已然成为茶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户共享发展红利的切入点,对普洱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千亿云茶”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决策部署,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做实做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促进脱贫攻坚等具有重要意义。

普洱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罗连生介绍,基于现状,出台一部专门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法规,把古茶树资源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将有力促进普洱古茶树资源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同时,还能为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码。

“按照市委决策部署,2017年,普洱获批地方立法权后,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从30余件立法建议项目中,精选出《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入2017年的立法计划,并立即付诸行动。”罗连生说,普洱首部实体地方性法规“剑指”古茶树资源保护,承载了普洱人民的共同期待,彰显了市人大常委会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责任与担当。

几经努力,终于完成了法规草案的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2017年12月20日,《条例》经普洱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2018年3月31日,《条例》经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共6章30条,分为总则、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管理、开发与利用、服务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六个方面。

立法:让古茶树资源保护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

近年来,普洱市人大代表多次提出,古茶树是需要实行永久保护的珍贵资源,唯有通过立法,在制度设计上调整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制定出台符合普洱实际,能够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普洱古茶树资源的法规,才能妥善解决好保护与开发利用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让古茶树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之后世。

作为全市130万茶农的“衣食万户”产业,2017年,普洱市茶叶种植面积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半以上来自茶产业,许多群众已通过茶叶实现了脱贫致富。作为优势版块,古茶树资源已然成为茶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户共享发展红利的切入点,对普洱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千亿云茶”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决策部署,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做实做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促进脱贫攻坚等具有重要意义。

普洱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罗连生介绍,基于现状,出台一部专门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法规,把古茶树资源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将有力促进普洱古茶树资源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同时,还能为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码。

“按照市委决策部署,2017年,普洱获批地方立法权后,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从30余件立法建议项目中,精选出《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入2017年的立法计划,并立即付诸行动。”罗连生说,普洱首部实体地方性法规“剑指”古茶树资源保护,承载了普洱人民的共同期待,彰显了市人大常委会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责任与担当。

几经努力,终于完成了法规草案的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2017年12月20日,《条例》经普洱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2018年3月31日,《条例》经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共6章30条,分为总则、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管理、开发与利用、服务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六个方面。盛易祥。

保护:让古茶树在法律的“保护伞”下更加枝繁叶茂

由各种矛盾导致的对古茶树过度采摘、不科学采摘,甚至是滥施农药、化肥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古茶园的生态环境。而《条例》的颁布实施,不仅对古茶树群落划定了“保护红线”,还对古茶树鲜叶的采摘以及古茶树的适当开发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古茶树资源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应当按照技术规范对古茶树进行科学管理、养护和鲜叶采摘;对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应当采取夏茶留养的采养方式,每年的六至八月不得进行鲜叶采摘。

夏茶留养,意味着拥有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的茶农将减少夏茶的收入。周子文是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的一位茶农,祖祖辈辈都以茶为生。他们一家8口人拥有栽培型古茶树40余亩,几年前,光是夏茶的收入就在3万元左右。

“《条例》出台后,虽然夏茶的收入会减少,但从长远考虑,出台一部保护古茶树的地方性法规十分必要。”周子文说,随着古树茶价格的不断攀升,部分受利益驱使的茶农就忽略了对古茶树的保护,只要古茶树一发芽就对其进行采摘,有的甚至使用生长调节剂来“加速”古茶树的生长,给古茶树带来了很大的损害。《条例》颁布实施后,相信景迈山的古茶树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更加枝繁叶茂。

《条例》除对古茶树的鲜叶采摘等作出规定外,还对涉及古茶树及古茶园的相关领域也作出了严厉规定。如《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禁止在古茶树资源保护范围内擅自取土、采矿、采石、采砂,爆破、钻探、挖掘,开垦、烧荒;禁止施用有害于古茶树生长或者品质的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

罗连生表示,《条例》的颁布,不仅从法律上给予了古茶树资源明确定义,还填补了古茶树资源保护基础工作空白,为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规范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古茶树作为一种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一定要在全面收集整理古茶树基本资料的前提下,根据一些具体条件加以保护、养护和利用。”罗连生说,《条例》的颁布实施,不仅能够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规范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还能引导茶农科学采摘、科学管理、优质优价,使古茶树资源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更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