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你真的了解朱泥吗?什么是紫砂珍品?
2017年05月21日

你真的了解朱泥吗?什么是紫砂珍品?

「红色」是中国人的经典颜色,在古代则多称之为「朱色」,是高贵、典雅的体现,而在紫砂中,便有一款朱泥,细腻温润,令无数壶友着迷,奉为挚爱。

紫砂中的泥料众多,朱泥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种,有些新手壶友只是听过说,却不甚了解,我们今天就来详细地聊聊。

朱泥之原矿

朱泥实际上是红泥的一种,但又不同于红泥,其属黏土质泥岩,质地坚硬,产于陶土嫩泥层底部,矿料多呈浅白、浅黄、金黄色,烧成后则色似朱砂,故名朱泥。

在宜兴丁蜀,朱泥多产于三个矿区,分别是「黄龙山朱泥」、「赵庄朱泥」、「小煤窑朱泥」,成品泥状况含水分其颜色较深,制作泥胚干燥后为黄、白,各矿种的朱泥因泥料制成制程手法有异,表现各有不同。

朱泥之珍贵

我们一直都说朱泥是紫砂泥中较为特别的,除了其色娇艳,也因其珍贵,这与朱泥的泥性有关。

朱泥和其他紫砂泥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泥性重而砂性弱」,这就导致了其成型极难和烧制极难。

其干燥和烧成的收缩比极大,这就对于制壶艺人的要求极高,在丁蜀,并不是人人都会做朱泥的,这是一门功夫,要深入研究泥料的特性。

泥胚成型至干燥收缩已达4%左右,干燥后收缩18%,是众多泥料中收缩最大的。

因此,朱泥常做小品,而一把烧成完好、品相完好的朱泥壶,是非常难得的。

其中,小煤窑堪称朱泥中的极品。

1、小煤窑朱泥矿源点位于与黄龙山往西一山之隔赵庄,西南角约三公里处,矿源生成于红庙小煤矿夹层处,是处于煤块和砂岩之间的夹脂泥块。泥层厚度约在5公分到30公分之间。且不呈片层,为不规则点片状与鸡窝状分布,土语谓之鸡窝泥。这就很大程度增加了开采成本和开采难度。清中起便有小煤窑朱泥品极少量传世,从80年代末开始重有零星泥矿产出,不过产量不大。小煤窑朱泥兼具了朱泥与红泥的所有特性,其粘性较强,有泥体本质颗粒,较之其它朱泥相对比,结晶后又未被完全玻化

政府加强紫砂资源的保护,97年初小煤窑朱泥矿被封闭,采矿原址上进行了植被覆盖,现在小煤窑的树都已经成林了。

2、真正的原矿朱泥的价值并非市场上商品朱泥产品可相提并论。尤其是小煤窑朱泥,矿料为嫩黄色,本色矿料烧制后为橙红偏黄,相较紫泥而言小煤窑朱泥的烧结温度较低,较之其它朱泥而言,烧成温度则最高,小煤窑朱泥由于收缩比较高,极具其还原性,易扭曲、变形、破裂。在制壶过程中对于技师的工艺制作要求较高。

小煤窑朱泥是紫砂中的珍稀泥类,因缩比较高原因,若成形手法得当,矿土烧结之后会呈现水皱波纹,粗看壶表面还较平整,但细看侧面有许多微细紧密由于自然收缩而产生的流淌纹理,尤其在壶口与壶之底部,大腹小口小底类产品尤甚,这也就是所谓的“无朱不皱”。

地质造山运动过程当中产生了大自然神奇的赐予——紫砂矿。提到朱泥,不得不提石红与石黄,又称之为石精石胆,纯天然的矿料调色剂。在朱泥矿泥炼制过程中,会加以进矿泥中用以调配朱泥色之艳美。石红一般块状体,石黄则一般常见于扁圆球体,因其稀少,价格较为昂贵,现在一般都由铁红粉代替,至此,化工泥开始日渐泛滥,逐至今日成灾。

收缩比:传统炼制法,根据各人调配法,约17%至27%

泥性:质密度较高,缩比较大,还原性较强,泥性较难掌控,易起皱、惊裂、塌陷、变形,坯体矿泥中含些许自然矿体颗粒,偶见铁质镕点与煤渣杂质,成品敲击音质清脆悦耳,遇水后壶体色泽变化较之明显,色呈暗红略带艳色

朱泥与红泥之别

首先,紫砂中红泥的收缩比只有14%,相较于朱泥是比较好制作的。

其次,二者的烧制的窑温不同。

最后,二者烧出后的色泽、质感是不同的,红泥光洁明亮,红中略带一点橙色;而朱泥是朱红略泛橘光,温润透明质感很好。

无朱不皱

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详细讲解过,在历史上有许多朱泥老壶也有不皱的。

朱泥泡茶
朱泥密度高,气孔小,透气性相对略逊一些(但是不代表没有透气性),因此对扬香很有作用。
用朱泥壶冲泡台湾高山茶、铁观音、龙井、 黑茶等轻发酵重香气之茗茶,扬香力特高、轻快而俐落,茶汤紧结柔滑,回韵悠长,好泡养,易现包浆之美。
 2-140524131545243.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