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最常见的形容词,无外乎“苦”“涩”“浓”,特别是“茶王”班章,三者兼具,霸气无比。但也因为班章的价贵,导致现在的普洱茶,谈到味道就是苦,浓,涩。岂不知,各山头茶味不同,有的可能只是浓,却算不上苦,但并不代表,这不是好茶。
普洱茶的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光照形成的苦感。这种与水果蔬菜接受阳光照射的多寡会影响甜度一样。
正常情况下,春季茶是最为香甜回甘的,而夏季的雨水,在增加茶条索的宽大之时,也造成了苦底,所以夏茶苦味大,甚至接近于中药。
第二种的苦,来自于土壤气候的影响。同样的作物,在不同的地方生长,会长出两种植物,“南橘北枳”正是因为如此。
临沧、思茅(今普洱市)这些地方虽然也能种普洱茶,但气候土壤并不太适合普洱茶的生长,所以种植出来的茶苦味便会比其他地方重很多。
有些人认为“苦茶”即“浓茶”,其实不准确。所谓“浓”,是指茶一入口,茶味立刻充满口腔,使口腔各个部位都感受到茶的味道,如果此时喝其他的茶,便会觉得索然无味,这样才能称之为茶浓。
“涩”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气味。普洱生茶一定会“涩”,这是与生俱来无法抹去的,但涩味的多少,与苦味一样,和气候土壤有关,涩味的强弱,并不能用来做好坏评定的依据。
不过,近年来经过研究,发现台地茶的涩味较重,而且不易散开,而树龄几十年的乔木茶,涩味易散,并且能够迅速转化为回甘。
正因为三者不同,所以不是一并具备才能称得上好茶。当然,好不好,还是看个人喜好,自己觉得好喝,苦一些涩一些,反倒显得更独特。茶,不是靠几句话,几个字来证明好坏,唯有喝过,才知道乾坤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