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生普而言,拼配普洱茶与纯料古树普洱保存多年后区别大么,根据目前市场上主流说法都认为纯料后期转化更好,但是几十年前可没人讲究纯料这个说法,都是拼配的,所以现在这个古树纯料转化更好是不是伪命题?有没有茶友有切身的实际经验。
@知乎用户:先说说我的看法吧,纯料与拼配只是决定其后期转化的其中一个因素,其他的包括初制工艺、精制工艺、包装形式、摆放条件(温度、湿度、是否避光、通风)等都对茶叶的转化起着作用。不过既然你这么问了,我们暂且就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单因素差异来分析,假设其他条件均一样,仅仅只是原料纯度的问题。那么,纯料茶的转化是可以预测的,又或者说是可以根据经验来推导的。而拼配茶,除非你知道具体的配方,否则其转化情况你是无法预测的。但我要强调的是,并不一定说纯料转化就比拼配好亦或比其差,所有茶的转化都是有其固定曲线的,在不同的时间段,会呈现给你不同的口感特征,越陈越香的说法也不尽然。所以,觉得好喝的时候使劲喝就是了。
@一诺:茶叶拼配是让口感更加柔和,适应人群更广,这个在80年代茶叶加工书籍中就有提到,我只在研习黑茶,如果只用纯老料,茶叶的内含丰富,攻击性会很强,对加工工艺也要求会高一些,口感会很单一。当然每个人对茶的理解不一样,名有各的理。
@让党员先上:我觉得市面上有一个观点被扭曲了,难道所有的产地,都能转化?这绝对是无稽之谈。大概有点规律吧,简单说说,只说我自己喝过的。易武(弯弓、倚邦)的转换速度相对还不错,勐海(南糯、班章)也是。勐库(冰岛、大小户赛)的转换有些慢。其实我这么叙述多少有点问题,我个人对待转换的态度就是涩感的转换速度,汤的滑度厚度。其他的老茶没有那么多的试验品,不能判断。
@dstea:不同年龄的茶树原料做出来的普茶口味有一定的差异,茶树年龄大的苦涩味要偏淡一些或苦涩化得快,物质更丰富,汤的质感层次感强,耐泡度高,茶气足,韵味好特别是山野味,简单点说:茶的味就像吃鸡一样,肯德基的鸡才养40天就吃了,鸡味都没有,但农村过去的,鸡一年多才吃,肉就比较香,比较有味了。
@大雄:普洱兴盛也是近些年的事儿,纯料和古树又是以炒价格找出的新卖点。拼配本事是普洱制茶工艺中比较重要的元素,通过不同毛茶拼配获得理想口感。长期转化中影响因素过多,而且很多因素影响程度远大于纯料和拼配的影响。如果有差异,是否可以被定量分析出来,还是仅仅是“专家”品评?这个命题更适合炒作这些概念的民科们来作答。
@甘之如饴:普洱茶的香气是易挥发的芳香油物质,他的形成主要跟工艺和品种相关,并且会随着摆放而发生改变。一般以我的经验,20年左右陈化时间的茶,其茶叶原料本身的香气会很弱,而表现出来的主体香气会跟摆放环境关系更大。但不同原料的茶,其茶汤里的香气还是会不同,尤其是泡了两三泡,待其陈味散去后,茶汤里就会表现出茶叶原本的香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