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由原来不上台面的边销茶到如今受到广大茶友喜爱的茶类,除了炒作外,普洱的工艺或者质量有了很大进步吗?普洱在过去应该是不上台面的吧?历史上普洱茶一直不为中央政权重视,直到清朝,由于马背民族坐江山,不少旧时的习惯保留下来。普洱茶浓酽,香气高扬,故而成为贡品,延至今日普洱茶是如何,看茶友怎么说:
@Ms.Monster:本人刚从老曼娥下来,在上面听到的东西应该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其实现在普洱茶的工艺可以说在改进也可以说在普及,之前我和老曼娥的茶农聊天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在最开始他们寨子里的茶不萎凋,用自家的炒菜锅炒,没有烟囱,更没有挑黄这个步骤,现在虽然鲜叶总体质量不如以前,但是由于茶商和茶厂的要求带来的工艺上的进步使毛茶的品质有很大的提升,纵观现在市场上各个品牌主打的几个寨子(老曼娥、老班章、贺开、冰岛之类的)由于所产的鲜叶规格不同(比如老曼娥叶子很大之类的), 在炒青和揉捻的步骤会显现出地区的差异,这些差异都是在由早年的一批专家以绿茶的制作工艺为基础根据各地的情况改进的,随着普洱茶价格的提升,各地都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制茶工艺的进一步改善。
@文秋波:普洱的工艺,尤其是熟茶的工艺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不过这个很大也是相对而言,看和什么行业比较!这一进步具体体现在工业化程度有所提高,卫生条件大大提高。
@馋宗大湿:普洱曾经是边销茶并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只是它的市场恰恰在那里而已。如今全国上下也流行喝普洱,是因为现在经济发达了,肉不再是奢侈品了,很多人的饮食比以前油腻了,所以也像以前的游牧、农牧民族一样,需要普洱的刮油功能了。简单点说就是,普洱的工艺没怎么进步,包括七十年代的一系列技术革新,说到底只是催熟技术,但普洱的特性、功能一直没变。变了的是市场需求,数量更大了、范围更广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供给的变化,利益的驱动之下,茶农干活更认真了,茶园茶厂管理更完善了,茶商的包装、宣传、忽悠都更给力了,各种专营店、茶庄也开得更多了。如果市场能进入一种需求、供给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那普洱自然能成为消费大项。
@二姑娘:普洱做出来的绿茶口感偏苦涩,且性寒凉,很多人体质不适宜饮,香港人发现存上一段时间不但不会坏,口感还会更不错喔,然后又加上当年的卖不完,开始各种存。"干仓""湿仓"开始出现,然后蕙质兰心的一些人,受启发,曲折的研发了渥堆技术,然后开始出现"生茶"和"熟茶"。好了,改革开放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爱做什么茶做什么茶。什么好卖就开始做什么茶了。现在我们说的普洱茶工艺和传统工艺其实略有不同,现在所说的普洱茶,他的前身是"滇青"。工艺的基础背景差不多,越好卖就做的越精。在工艺有了基本保证之后,普洱茶最迷人的地方来了:古树,隐匿在原始森林里成片的古树茶园。
@魏琴心:普洱茶主要是三大国营茶厂的产品,毛茶原料主要由行政力量统一调配,虽然原料中不乏粗枝大叶,卫生情况也不是很好,但由于产量低、价格极便宜等因素,茶青采摘不但不过度,有些茶园、茶树简直是无人问津。这种条件下,毛茶原料能不好嘛?毛茶好,成品茶自然就好。 90年代以后,小茶厂纷纷成立,2000年以后,各类作坊式的私营小厂更是遍地都是。于是至少有三个问题出现了: 一是为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二是过度采摘;三是偷换工艺。最典型的就是拿烘青绿茶的工艺来制作生茶。而正是这个偷换工艺,是最致命的。如果说茶青是茶叶的身体,那工艺就是茶的灵魂。现在也不是完全没有进步,主要是卫生条件比上世纪大有改观。
@汪大葱:我们家做了十几年普洱生意,没有什么高见,作为一个商人,普洱生茶其实还是很好喝的,熟茶实在喝不惯。其实普洱为什么出名,一个是因为跟风,但是本身还是挺好喝的,再一个就是利润高。绿茶喝了这么多年,已经卖穿了,没有了利润。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