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邦东三杰 | 正在崛起的邦东古茶
2017年05月21日

邦东三杰 | 正在崛起的邦东古茶

一、说邦东茶的“崛起”,倒不如说成邦东古茶的“复兴”。

因为今天邦东茶,除了少数几个山头之外,其火热程度是比不上历史上的邦东茶的,历史上的邦东茶火热程度,在《缅宁县志》有载

“茶叶行经云县、蒙化至下关、西藏。茶叶市场以县城江西会馆门前广场为最大,三月春茶上市,万商云集,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摩肩接踵,市场极为繁荣”。
历史上的邦东茶很火热,但远没有现在昔归的热度,这主要得益于信息时代,信息传输成本低的原因。但就在信息匮乏的清朝,昔归茶(忙麓茶)、娜罕茶能打入“皇家贡品”等高级圈层,不是没有原因。

时至今日,有幸邦东茶并未沉沦茶海,表面平静的邦东茶其实内部暗流涌动,所谓“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我以一个茶行业从业多年的眼光,以及深耕多年邦东茶的经验,来剖析一下这正在渐渐崛起的“邦东茶”,而这“春雷”第一声又在哪里?

二、为什么说邦东茶正在崛起?

首先当然是大环境的影响,这一点在政府出台的政策和国家的规划当中可见一斑,而且无论市场如何差,好茶永远是不缺市场的,所谓“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茶”;

第一点是打招牌,第二点上干货。

其次是邦东茶从古至今都有着很好的“茶氛围”。氛围即环境,有历史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及其造就的茶品特征。

关于邦东茶历史环境,传闻颇广,大家熟知的应该就是清朝一段时期短暂的作为“贡茶”的时期,其实不仅如此,邦东茶种制茶历史可以溯源到新石器时代,史载2200多年前的濮人就开始种茶。现存的遗址已经可以证明这一点,有老邦东遗址和昔归遗址等。盛易祥。

另外,再给大家举一条大清宣统元年(1909)通判房景东大力倡导,购茶籽分发各乡栽种,成活数十万株。

民国年间,实业局长邱裕文又倡导推广种植,全县各区乡均有人户种植,共计六、七千户,邦东乡以忙麓、昔归尤为突出。几年后茶树成活千万,年收茶叶万余驮,远销保山、大理、昆明、西藏,以及缅甸腊戌等地,特别是西藏,茶运频繁,每次驮运千余驮。

三、在文化环境反面,反应邦东茶的典籍、诗词、茶歌曲都很多,而且介绍的相对清晰。

文化赋予茶品灵魂,这一点毋庸置疑,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关于茶只言片语成为我们苦苦寻觅的标准。云南地处边陲,自然很少惹得名人的垂青,不过从哪些文献当中、流传下的诗词、当地采茶制茶的歌曲当中,我们大概能看见一段邦东茶辉煌的历史。

记载邦东茶的典籍还是比较多的:《临沧风物志》、《缅宁县志》、《临沧县林业志》等中都有关于邦东茶的记载;另外类似“古茶岁月不知年,盘曲向上见嶙峋。岁岁迎来春雨润,不辞辛苦又抽新”等诗也层出不穷。

关于邦东茶的不可复制的自然环境我们已经介绍过很多了,此处不必过多赘述。而关于如此自然环境养育的邦东茶也是特点鲜明,换句话说邦东茶本身就具备很高的辨识度。

我们知道辨识度鲜明的山头茶往往受人追捧,譬如班章之苦,冰岛之甜,而邦东茶香、甜、苦的特点总能给人直观的感受,汤感层次分明,不模糊。

四、历史上邦东茶火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交通便利。

历史记载,茶马古驿道“明洪武十八年(1385),麓川(今瑞丽)土司思伦法率众10余万人攻景东,打通临沧地区通往景东等地道路”。缅宁(临翔)至景东的驿道(东北线)由县城起,经丙兔、五台坡、璋珍、邦包,到邦东街,过澜沧江嘎里渡入景东,沿途有新石器遗址、邦东古镇遗址、嘎里渡遗址等古迹,境内古道东端并是缅宁佳茗忙麓茶的产地。

从邦东街往北,经大石(云县大朝山西镇),到勐麻(云县大寨),再到云州(云县城),是当时盐茶等大宗贸易往来的主要干道。虽然山川险阻,万水千山,途中行旅艰难,既无舟楫之利,又无车马之便,交通运输仅靠人背马驮,然商业贸易尚称发达,流通亦畅。内、外贸易均备,国外运至缅甸腊戌、仰光;省内到云县、耿马、景谷、墨江、昆明诸地,向国外输出茶叶,虫胶等产物。当时马帮盛极一时,拥有骡马少则二、三头,多则数百头,大马帮并配有武器。密林深处随时可见“山间铃响马帮来”。(选自云南省临沧临翔区邦东乡资讯)

而如今邦东的交通,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过,语在《临沧四小龙·昔归 | 关于昔归,我们的一些构想!》一文中。

五、以上说的,都是外部因素,真正首先要落地的还是产品。

古域团队深耕邦东茶区6年,先后推出的经典产品有邦东、岩韵兰香、岩鼎、娜罕、昔归、藏形香茶等等,一直以来我们不仅在邦东积累了核心资源,在销售的终端也聚集了大批追随者,我们在等待一个机会。

邦东三杰系列古树茶,有破石而出的勇气,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涤,忍受过久旱无雨的干渴,承受烈日无情的暴晒,仍旧能枝迎南北客,叶送往来风,汤成世人妒,香飘万茶服……

它的生长过程,更蕴藏着一种精神,所以它更像是一个人,一生历经坎坷 , 几经风雨 ,看尽世事 ,阅尽沧桑,只在等待一个机会。
 m.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