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较不重视香气,盖碗的选择方面,为能将其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烧制温度越高,胎越薄越适合,杯缘口需外翻较多,以免烫手。
三 茶杯
一般容积较大的杯子,日常杯泡饮用比较方便,可以直接当作泡茶、盛茶、品茶的用具,如玻璃杯、瓷杯、紫砂杯、陶杯等。
茶杯以瓷质或玻璃质的为佳,应选择保温性好的杯子。瓷质的茶杯,其保温和耐热性高,冲调茶饮时,需要用滤网将茶叶滤去,装盛芳香和口感适宜的茶液。玻璃质的茶杯,耐热和观赏性较高,故适合冲泡绿茶。茶叶杯泡适合工作一族使用,但作为品茶器具却是宜大不宜小。
在茶杯的选择上有四字快: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以衬托茶的顔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琛珍藏”的“若琛杯”为珍贵。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是杯中佳品。
饮普洱茶使用的茶杯较饮乌龙茶使用的杯子为大。通常以大口、厚壁、浅杯的瓷器、玻璃或紫砂为佳。大宽口浅底杯利于散热,厚实的杯劈头则能吸热维持茶汤温度。
茶杯还可细分为品茗杯与闻香杯也称“闻品对杯”,品茗杯用来品尝茶汤,款式很多,应为半个乒乓球大小的半圆形。闻香杯用于嗅闻杯底留香,多数闻香杯为瓷质,也有少量内施白釉的紫砂杯。冲泡**高香多用,与饮杯配套,质地相同,加一茶托则为一套闻香组杯。一般成套茶具中,有时只有品茗杯,没有配套的闻香杯,家庭日常使用中也少见。
四 公道杯
也称为茶盅、茶海,是储存茶汤的容器。用来盛放、均匀泡好的茶汤,使茶汤浓淡一致。由茶壶直接倾倒茶汤会由于出水先后的差别,导致茶汤浓度不同,而先将茶水倾倒在公道杯中,混合后的茶汤浓度均匀,这就是“公道”意思。
而且泡茶时,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内,随时分饮。可以避免茶叶长时间焖在壶内,茶汤太苦太浓。
公道杯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的茶具,其容积要大于配套的壶或盖碗,常用的有瓷器、紫砂、玻璃等,外观上分为无把柄和有把柄二种,出有内置过滤网的。
特别是冲泡乌龙茶的时间非常讲究,就是几秒十几秒差,也会使得茶汤质量大大改变。所以即使是将茶汤从壶中倒出的短短的十几秒时间,开始出来以及最后出来的茶汤浓淡非常不同。为避免浓淡不均,先把茶汤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后再分至杯中,同时可沉淀茶渣、茶末。现在也常用不锈钢的滤网,置于茶海之上,令茶汤由滤网流入茶海,以滤去茶渣渣。
铁观音茶具
铁观音茶具其一
由于铁观音有其特殊的香气和“皇口”,因此,要求冲泡的水必须是处于正滚开时,才能使热气将香气和“皇”气裹夹上来。当然质优的铁观音也有一字的底香的,那就是当你喝了凉的优质铁观音后,口腔照样有股清香保持着。
铁观音茶具其二
泡茶的盖瓷杯、所放茶叶数量必须相称。原来家庭冲泡用壶,如今为了方便用盖杯,但不宜采用宜兴陶质壶或盖杯,那是由于陶质壶的透气性和吸附性,会使茶味失真。
铁观音茶具其三
一般是随泡随冲,质量一般的铁观音不宜长时间浸泡。只有质优的铁观音才可以浸泡,但其汤的质量也会有所改变。冲泡的时间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必须处理好“杯、茶量、温度(水和气温)、时间”三者的关系,目的是让冲泡出来的茶汤的质量最佳。一样是7克盖杯和7克量茶,不同的茶的冲泡时间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及时调整冲泡时间。一个现象,在茶店里,店员泡的茶为什么比自己泡的好?就是这个原因。随便再讲件事:我的一位做茶生意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到茶农家收购茶叶时,往往是抓一把茶叶,在偷偷地捏碎后再放入茶壶里冲泡。由于茶农在制茶时是通宵达旦的,第二天早上卖茶时已经是精疲力尽,自己味觉、嗅觉都不太灵光了。茶叶捏碎后,无形中缩少了体积(小茶壶就能多放茶叶了),要是再拖长冲泡的时间,那冲出来的茶一定是既苦又涩,这个时候再来砍价就是最佳的时机了。
铁观音茶具其四
铁观音虽然讲究饮时的滋味,但更注重饮完后一段时间的回甘(就是所谓的韵)。优质铁观音,当你饮后,是一定会打嗝的。但打嗝的出现时间各人是不同的,常饮者、茶质量次一点的出现的时间会迟些。安溪式冲泡法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以有口诀曰:一二三香气高。四五六甘渐增。七八九品茶纯。冲泡步骤: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烘茶:与潮州式相比,时间较短,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冲水: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闻香: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县西,产茶自古闻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
功夫茶具
饮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广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工夫茶,工夫茶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需要十种。
任何茶道皆有“茶道组”一套,所谓“茶道组”是指进行茶道的一“组”器具,该器具一套如下:茶筒(形如笔筒,用来放置其它器具)、茶匙(拔茶用,像细长小勺)、茶针(细长针状)、茶夹(用来夹杯等)、茶刀(泡普洱茶必备)、茶漏(状似大开口漏斗)。功夫茶亦不例外。
功夫茶具及其作用
第一:茶壶
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