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辨识普洱茶的大树和小树,我看这篇最靠谱
2017年05月21日

辨识普洱茶的大树和小树,我看这篇最靠谱

在云南有几百年的古树茶,也有人工栽培的台地茶,还有几十上百年的大树茶,而很多新茶友对于大树、小树的区别并不是那么清楚,下面我们就从古树的定义、植株、鲜叶以及品饮几个方面辨识大树和小树的区别:

一、定义区分:仅仅以树龄。

百年以上大树(古树),百年以下小树。

简单明了没争议。

也有一说,用三百年为界的。但凡碰到这样的,问问它用什么技术来区分的299树龄和301树龄的茶树?茶树在活到299年11月30日23时59分59秒后又经过的一秒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茶树从小树变成大树?

至于百年为界,是因为百年前的云南,因为战乱、瘟疫、火灾等故,茶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一则是边陲地区又奉改朝换代,后又遭逢日寇侵华(1942年,战乱引发大火焚毁倚邦);二则是瘟疫横行,许多知名茶区和茶叶贸易城镇被抛弃(瘟疫往往伴随在战乱之后);三来火灾也曾极大干扰茶叶贸易(主要是贸易城镇,如同治13年曼撒大火、光绪十三年曼撒大火等)。因此其间数十年间云南茶叶生产大幅萎缩,自然而然的茶树的种植与新茶园的开拓也就大受影响。这段从清末到民国的数十年的大间隔期,使得前后的茶树的品质有了质的不同。

所以,百年为界,没杠抬。

二、品质区分

若从品质上区分,实际中存在一定难度,因为茶叶生产受茶树品种、树龄、生态、制程、仓储等多重影响,很难从中筛选中由树龄单独造成的影响,所以若要有尽可能精确的判断,除非有能力将其它影响因子尽量固化。

1、植株

比如勐海茶科所内有颗茶树,足有大碗口粗,放在茶山里绝对是数百年起跳,可是它实际树龄不过三十来年,是通过各种精确的肥料施用等现代手段催谷出来的“视觉系”大树。又比如下图的茶树(勐海勐宋)

注:下方的脉动瓶子是为了对比尺寸,我收走了的

这颗茶树据其主人说法,种植年限已过百年,但因上方高大的杂树冠过多,过度遮挡阳光,造成其发育迟缓,才成了如今这幅可怜模样,实在不撑头

下面这颗是它的同龄树,命好,头顶有蓝天……

这个片区都是此户茶农的祖辈同时代种植的,最为对照效果十分显著。

再比如许多地方所谓的“茶王树”,比如下边这个:

往往会因其高度、树冠/树干直径等参数被认为是此片区树龄之冠,实际上许多所谓茶王树与其临近茶树往往是同时种植。

茶农种植茶树多使用茶果(扦插种植真正在普洱茶领域使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方才开始,第一款使用扦插种植良种茶原料制作的大宗茶品就是88青,它从侧面证实了群体种才是普洱茶的适制品种),因为茶树天然喜变异的特性,种植出的茶树品质各异,并非全然与母本相同,茶农多喜采摘茶质优异的茶树,对于茶质不佳的则直接弃采不管(地大茶树多任性o(╯□╰)o要是换个其它茶区早拔了~~~~),经过以百年计的时间单位,采摘鲜叶对茶树生长的影响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来。哪成想现在到了现在,上山收茶的老板辨别品质不是靠喝而是靠看,不是看茶叶而是看茶树够不够粗大,看到茶园里最大的那颗就立马先跪下再说(许多学界的专家在茶山里分辨树龄的水平其实也就到这个层面),最后反正都是支援了村寨的经济建设。

2、鲜叶

这个阶段分别古树茶与小树茶往往是最为简便的(前提也是尽量排除其它干扰因素),同一片区同时采摘的古树茶鲜叶和小树茶鲜叶用手握持,古树茶鲜叶柔韧性更好,触感顺滑如丝绒;而小树茶鲜叶往往更为“扎手”,同时其茶梗韧性也较差。


古树茶鲜叶(其实靠看是没用的o(╯□╰)o)

这种情况未必一定是小树茶,古树茶的雨水茶也会有类似情况。

另,古树茶鲜叶的持嫩性更好,比如下图

持嫩性上佳,这个等级若是换做小树茶则大叶子早就黄片化不堪制茶了。

不过一旦经过萎凋,鲜叶不“鲜”,辨识便做不得准了。

另,萎凋完成的鲜叶,古树茶与小树茶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古树茶往往有因发酵产生的类似花香的香气,而小树茶的草青味更重——对比前提仍然是同一片区同一时间采摘。

3、品饮

一般而言,仅仅在口腔感受范畴内,古树茶最为明显的特质是其喉韵更深——喉咙中能够感受到喉韵的位置更靠下。至于口感中其它品质特征点,许多生态环境优异制程正确的小树茶同样有很好表现。同样的,若是生态不佳,或是制程失当,古树茶的喉韵被干掉也是分分钟的事儿。

同时,若是小树茶制程中略提高发酵,或是经过经年仓储,小树茶茶品的喉韵也会下沉。若古树茶经过不当仓储,其优秀的特质也会被负面仓储吞噬。所以,排除其它影响因子的干扰这点仍需强调。
 10017909_204942651000_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