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普洱茶的甜,分为回甘和回甜两种。回甘又称为喉韵,当茶汤在口腔内翻滚做短暂停留后,慢慢入喉,“收敛性”与“刺激性”逐渐呈现,两颊津液分泌而出,这个时候,喉咙部位就会感觉滋润甘美,这就是回甘。这种感觉越持久,茶叶的品质越好。
“收敛性”,是茶友炫耀自己茶龄的专用词,也是茶艺师工作时的销售话术,但讲得清楚的人不多。其实,收敛性跟普洱茶的苦、涩有关,它是苦、涩味转化成回甘之间的感知时间的强度。收敛性越强的普洱茶,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直至消退,转化为回甘的过程越短。收敛性越弱的普洱茶,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直至消退,转化为回甘的过程越长,或者一直滞留着苦涩味。
“刺激性”,体现在对普洱茶苦、涩味感官的体验。茶汤越浓烈,也就是苦、涩味越重,感官体验越明显,口味重的老茶客,特喜欢这种“苦尽甘来”,对比强烈、超刺激的感觉。盛易祥。
回甜与回甘同时生成,给人带来醇厚愉悦的感受。
回甜,是茶叶甜味物质在发挥作用。甜味物质,是指茶叶中具有甜味感的物质的总称,对茶叶的苦、涩味,有协调和掩盖的效果。茶汤中感受到甜味的物质主要有:
1、单糖,这是一类不能再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物质,主要有阿拉伯糖、鼠李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
2、双糖,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分子缩合而成,主要有蔗糖、麦芽糖;
3、水不溶性多糖,通常是指由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单糖组成,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和果胶;
4、活性多糖,主要是葡萄糖、阿拉伯糖、果糖、木糖、半乳糖及鼠李糖等组成的,聚合度大于10的聚糖。
那么,主要是哪些因素,决定了古树普洱茶甜度的高低?作为资深茶友,有必要铭记于心。
1、生态环境
⑴海拔高度——经验表明,海拔超过1800米,普洱茶甜度明显,海拔低于1800米,苦涩味突出。
⑵太阳光照——古茶树周围遮光植物较多,甚至有参天大树,遮光率在40%~60%。这样以来,太阳照射到茶树的光线,多是散射光,增强了漫射效应,从而能适度的调节茶树内,碳氮代谢的动态平衡,茶叶甜度增加。
⑶有机质丰富——古茶山上,土壤肥力高(>15g/kg),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甜度增加。
2、采摘等级——茶叶叶片越粗老,梗茎越多,含糖量越高。
3、初制工艺
⑴摊晾时间长——摊晾时间长,叶片萎凋发酵,甜度增加。
⑵揉捻偏轻——揉捻程度偏轻,细胞破损率低,甜度增加。
⑶低温自然干燥——高温高火,产生焦糖香气。低温自然干燥,甜度增加。
4、冲泡温度
高温泡茶,香气高,苦涩重。低温泡茶,甜度增加。
5、存放转化
茶叶嫩茎中,含有大量水不溶性多糖,在新茶中甜度反映不明显。经过时间的转化(最佳存放转化时间为15~20年),茶叶内的水不溶性多糖如纤维素、果胶等会逐渐分解、转化,茶汤甜度会达到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