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常见的八种拼配方法
2017年05月21日

普洱茶常见的八种拼配方法

普洱茶的拼配是一想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技术。凡是经典的普洱茶产品,无论是流传上百年的老茶,还是近几十年的“新品”,都有各自独特的“茶性”,只要我们深入体会,都会找到它们的差别,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别。
这种差异化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会使我们的味觉产生深刻的记忆而久久不忘。这种感觉,或者说品质,不是简单的“纯料”和“一口料”所能赋予的。更多的是普洱茶制作者常年经验总结和感悟中的智慧结晶,是高超的拼配技术结出的“硕果”。
更重要的是,这种拼配的技术自古至今没有被“格式化”和“模式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的制茶人都可依据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对茶性的领悟,通过种种实践,去塑造更高品质的产品。这个空间即使在现在也仍然十分广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许是普洱茶拼配工艺所遵循的永恒原则。
那么普洱茶的拼配具体方法是什么?
它的“秘方”具体有哪些?
1、等级的拼配:这是普洱茶最常见的拼配方法,以饼茶为例,通常将七级茶为基料(50%-70&),以五级茶做底(20%-30%),三级茶撒面(10%-20%)。这种方法熟茶运用得最为普遍,也是最成熟的一项技艺。
2、不同茶山的拼配:这是普洱茶拼配中的最高技艺。不同茶山的拼配不是以个简单混料过程,而是基于制茶者对各个茶山茶性的理解基础上,尤其是对后续发酵中不同(茶山)茶叶所起的作用,最后达到制茶者心目中理想的茶。
如讲易武的茶做基料,取它的“柔”,一临沧永德的茶为辅料,取它的“偏酸”(后发酵中继过程中起关键催化作用),以景迈山的茶做调味,取它的“甜”,在完成后发酵后,形成一个“华丽的转身”。因此,制茶者在最开始的拼配中,内心已形成未来茶叶成熟后的色、香、味、形等等的预见。
这种拼配方法没有固定模式与比例,完全与制茶者个人素养有关。它不仅是一种技艺,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境界。
3、古树茶与台地茶的拼配:这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拼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有欺骗消费者之嫌,但相比古树茶纯山头的“一口料”又是最科学的。它将古树茶偏重于“药性”(酶的活性)与台地茶偏重于“茶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加了品茶过程中的饱满度与丰富度,同时也塑造出超越普通茶性的产品,品质不仅超越单一台地茶,也好于不同地区拼配的台地茶。这种方法以古树茶原料比例比低于20%为最佳,但又不能超过50%。
4、季节的拼配:云南茶叶可采摘三季,除冬天不采,一年中的春、夏、秋均可采茶制茶,也就有了春茶与夏茶的拼配,夏茶与秋茶的拼配,春茶与秋茶的拼配等等。属于较低技术含量。它属于一种技巧,不属于技艺。
5、年份的拼配:有经验的制茶者为避免新茶的稍涩与微苦,包括味觉产生“单薄感”,有意拼进一些年份较长的“老料”,在色、香、味都不同与新茶的感觉。一般“老料”的拼配比例不超过10%。
这种方法与茅台酒的勾兑方法有点相似,将蒸馏出的新酒与十年或十五年、三十年老酒勾兑,使酒液的饱满度提升了不少。云南一些普洱茶较著名的茶企在熟茶加工中普遍运用这种方法。它属于技艺,是快递提升品质的一种方法。
6、发酵度的拼配:近几年熟茶生产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新出堆的熟茶虽然通过人工发酵快速“催熟”,但也存在汤色暗红和口感欠佳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后续陈化才能将上诉问题解决。
于是,将重发酵(达到九分以上成熟度)与中度发酵(达到七分成熟度)的熟茶拼配一起,使茶汤呈现红颜明亮,口感适中的效果。但这种方法因为参入了一些发酵过度的熟茶,段时间品饮尚可,但继续存放,尤其是存放五年以后,其口感与汤色基本锁定,无大的变化,品质上升空间太小。不属于技艺范畴。
7、生茶与熟茶的拼配:这是熟茶加工中的一项非常有意思的科学实践。熟茶在渥堆发酵之后,很长时间存有一种“堆味”(与酶味有点接近),这是消费者始终不愿意接受的味道。过去,为了去掉这种“堆味”,只能用存放的方式,依靠时间来解决。但在熟茶中拼配一些生茶,意办比例在3%至5%之间,茶汤的味觉感受更加丰富,且没有“堆味”浮现。
我们在很多熟茶饼中发现的个别生茶叶子不是不小心散落在里面,而是有意识“添加”。民间普洱茶爱好者更是加大生茶比例:几乎是1:1(生茶与熟茶)混在一起冲泡,满足品饮需求。因此,简单的去“堆味”,属于一项技巧,而满足品饮的层次感与饱满度,即不同品质的熟茶与不同地域的生茶产生“互补与交融”则属于技艺。
8、花草茶的拼配:市场上有一款茶叫“菊普”,即普洱茶中添加一些菊花。它是普洱茶拼配花草概念的第一款产品,也是一款至今被市场认可的成熟的产品。它开创了普洱茶拼配花草的先河,未来也会有大量的类似产品出现。
如普洱茶与玫瑰,普洱茶与金银花,普洱茶与兰花等等。其实,将花草拼配到茶叶中不是普洱茶的首创,也不是中国人的发明。最早发明是英国贵族,用于英式红茶。但是,英式红茶注意干茶外观之美,普洱茶拼配更注重功能之效,如养眼、润肺、减肥等。
 20100525094803321.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