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这些因素,成就了普洱茶内质醇厚,茶气十足
2017年05月21日

这些因素,成就了普洱茶内质醇厚,茶气十足

《1》若是人间有一处春色让人流连,那便是这里——七彩云南。
云南,有彩云之南的别称。
蓝天碧水,苍山洱海,风情万种的西双版纳,风花雪月的大理,温婉秀丽的丽江以及令人梦笔生花的香格里拉。
云南当地的立体气候、多样地貌、不同海拔等特殊自然环境,使得不同品种的花,能在云南各地的不同时节,次第而开,形成花开四季的景象。
在这,你能遇见春城遍地花香,丽江的柔软时光、五彩斑斓的红土地、轰轰烈烈的金色年华,还有那走不完的普洱茶山,喝不完的普洱茶。
每一座山头的普洱茶,画着各色的妆,显得那么地与众不同。
而这些“妆容”的形成,仰仗于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气候。
在云南,相差十里就会有不同的天气,同一座山,山前下着倾盆大雨,过山的另一面又是艳阳高照。
这里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天然就是产上等茶叶的好地方。
其中,以六大茶山最为脍炙人口。
《2》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历史感厚重!
《滇系》中曾经记录:“普洱府宁洱县六茶山,曰攸乐,即今同知治所。其东北二百二十里曰莽枝,二百六十里曰革登,三百四十里曰蛮砖,三百六十五里曰倚邦,五百二十里曰曼撒。山势连属,复岭层峦,皆多茶树……”
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
古代典籍中所提及的这六座古茶山,是传统“普洱茶”的主产地,由于它们全处于西双版纳澜沧江北,因此史称之为江北古六大茶山。
而今这六座山头,仍旧是普洱茶生产的主力。
在各大茶山之间流连、寻茶,你会惊叹自然的作用。
在云南的高山与深谷之间,道路的延伸与一望无际的中原有着很大的不同。来过这里的人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是行走在云南大地上最普遍的感受。
而这种山重水复的地理特色,奠定了普洱茶的品质。
虽说不同山头的普洱茶,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个性,但它们身上却有不少共性。
这种共性,是来自高海拔的馈赠。
《3》高山云雾出好茶,普洱茶也不例外!
在普洱茶区,山头的平均海拔不低于一千米。
有些山头的海拔落差大,更能形成普洱茶独有的品质。
细数这些山头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海拔落差的,促成个性形成。
像革登茶区,就是一大典型。
其茶山区域,海拔最高点为1950米,最低海拔为565米。这种悬殊的海拔差异,使得茶山的气候变得更加立体。
中低海拔温暖型,茶树生长条件相对比较优越。高海拔偏冷型,这种较高海拔的低温特点,可促进普洱茶内质的积累,从而形成内质厚实的特点。
并且这些高山地区的生长环境,适合茶树生长。
第二,高山茶区云雾多。
古茶区山高谷深,冬季雾多,云雾缭绕,区域内常年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西南潮湿多雨的热带雨林中,符合茶树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
并且高山云雾有利于茶树物质的积累。
在云雾的遮挡下,使叶中叶绿素、胡萝卜素、氨基酸充分吸收光量子而合成,芽叶中这些成分的含量迅速增加,有利于优质茶的色、香、味的形成。
第三,土壤适合茶树形成品质
土壤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土、紫色土,这些条件,可促使茶叶形成高香的特点。
第四,高山地区,容易促使芳香物质的形成。
海拔越高,相对温度越低。
高山低温的环境,可促使某些芳香物质的形成。
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糖的代谢作用较弱,多糖类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不易形成,而有利于氨基酸和芳香油的形成和积累。
这些物质在加工中,就会形成不同的香韵。
这也是为什么茶友们在喝普洱茶时,总会体会到一股独特的香气,这是自然的恩赐。
第五,高山地区植被丰富
在云南这些茶山上,植被保持完好,生长着诸如椿树、香樟树、榕树等高大乔木,森林覆盖率高,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
植被丰富,生态系统,茶叶品质稳定。
长在高山地区的茶叶,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
《4》好坏境,少不了土壤助力!
除去云雾对普洱茶品质有影响,土壤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高山的完整生态环境,也为土壤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通常在高山地区,存在多个植物群落。
落叶归根,这些叶片落下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形成一腐植层。
在云南的大山深处,存在着许多古树茶园。
这些茶园周边的植被丰茂,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才有了如今的样貌。
在年复一年的生长中,这些植物的落叶腐烂后,渗入茶园到的土壤,落叶混合这些雨水形成一层肥沃的腐质砂石土壤。
在这些土壤中,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茶叶在这种环境成长自然会芽叶肥壮。
《5》普洱茶的品质,是如何炼成的?
从产地来看,云南彩云之南的地理优势,造就了独特的气候条件,从而成就了普洱茶的先天条件。
高山云雾缭绕,充足的日照,丰厚的腐植层……以上种种,成就了普洱茶内质醇厚,茶气十足,茶汤滋味浓厚,茶香高扬的特点。
 18.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