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的故乡,历史悠久,翻开地图,无人不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
这里,高山丛峙,大江汇集,呈南北纵向,这就是横断山脉。山脉西侧,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边则连接地形复杂的滇川边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段险山恶水之间,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驿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
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
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中国大西南区域山高水急的自然条件使水上航行成为纯粹的“恶梦”。而西南地区自古出虽矮小却富耐力的山地马,这样,马帮的徒步运输就应运而生。
马帮的存在和运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他们构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马帮是近代云南的主要运输工具。
在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和1935年滇缅公路通车以前,云南境内并没有大的交通干线。所有货物的长短途运输全靠人背马驮。
即便是在两条交通干线开通以后,云南除交通干线以外的其他地区,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马。
云南马帮进入思普以前,由于这一带山高林密、气候炎热,是有名的烟瘴之乡,而且路上有峭壁深涧,山中有饿虎猛兽,河里有毒蛇蝎子,沿途还有土匪的骚扰,有“穷走夷方”之说。因此,虽然关于这一片地区产茶及云南饮用这一地区所产茶叶的情况,唐代就见于文书记载。但由于受交通条件、运输工具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大量茶叶一直待沽山中。云南马帮的介入,为普洱茶大量外运提供了交通运输工具。
据《续云南通志长编》载,民国年间“滇茶除销本省外,以销四川、康、藏为大宗,间销安南、暹罗、缅甸及我国沿海沿江各省。
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多由四川、云南按地域组成。云南进藏的马帮,产生在滇西各县。大理白族人组成的称“喜洲帮”,因赶马人以喜洲为主;鹤庆白族、汉族组成的称”鹤庆帮“;腾冲汉人组成的称”腾冲帮”;丽江纳西人组成的称“丽江帮”;中甸、德钦藏族组成的称“古宗帮”,巍山、宾川回族人组成的”回族帮“等等。
云南马帮是云南近代普洱茶贸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正因为有一支强有力的云南马帮队伍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进入思普边区,普洱茶才得已源源不断地运销各地,其大规模生产才有了可能。
同样地,在普洱茶的运销贸易中,云南马帮自身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云南马帮的发展又促进了普洱茶运销贸易的进一步繁荣,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因此,近代云南马帮被看作是普洱茶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您的专属私人茶客服微信:18183548350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