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普洱茶生产历史背景去辨识普洱茶年份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又是我国普洱茶发源地和主产区。据传说:三国时期云南濮人已开始种植茶树和利用茶叶。但是,由于云南地处边疆,产茶区叉大多是少数民族居住地,因此历史上最早记载普洱地域产茶的为唐代唐使樊绰编著的《蛮书》中的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而饮之”。
第一次提到“普茶”的是明万历年间进士谢肇浙在任云南右参政期问的1620年编撰的《滇略》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蔫而团之”。
最早记载“普洱茶”一词的为明末清初(1644)方以智编辑的《物理小识)中记载:“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
清雍正七年(1729)七月,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建立普洱府,辖今思茅、西双版纳,控制普洱茶购销权力,并选用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朝廷,从此普洱茶开始了189年的贡茶历史。
当时普洱茶有5斤、1斤、4两、1两5钱重的团茶和瓶装芽茶、蕊茶、匣装茶膏等8种。10斤重的团茶称为金瓜贡茶,因其形状似人头亦称为人头茶,这种贡茶由未婚少女采摘幼嫩芽叶加工而成。目前仍有实物的金瓜贡茶只有一只藏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存放时间在150年左右。
至康熙年问(1662-1722)章履成编纂的《元江府志》中记载:“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记载不但道明了普洱茶产于普洱山,而且品质优于其他产地所产。
成书干清嘉庆四年(1799)由檀萃编写的《滇海虞衡志》记载:“普洱茶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属六茶山:一日悠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之,五日蛮砖,六日曼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说明当时普洱已名扬天下。
明确了主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名,并还记述了当时普洱茶生产经营的繁忙景象。清阮福于1825年编著的《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尢重之”说明当时普洱茶已誉满天下,特别是京城人更加喜好饮用。
清同治年间(1862—1874)是普洱茶产销最兴盛时期,每年收购量达万担之多(每担75公斤。旧制),且茶质好,驰名中外,曾吸引印度、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商户前来采购。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至清束云南全省茶叶产量由年产8万担降至5万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年产茶降至5000余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普洱茶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普洱茶生产生机蓬勃,至今成为一大产业。
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交通条件、仓储条件及国家外贸条件等的改善,普洱茶的自然发酵条件已大大改变,其品质特点已难以达到自然发酵的品质要求,同时针对普洱茶自然后发酵陈化时间长,上市慢等情况,不少茶厂开始寻求新的制茶工艺,并且先后出现了20世纪50年代初广州活港茶商进行的人工沤堆发酵工艺、下关茶厂的人工冷发酵蒜气热发酵和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从1957年开始进行的加速普洱茶后发酵陈化的研究成功并开始出口,而1974年云南第一次正式采用增湿增温的渥堆后发酵陈化等加工工艺应运而生,成为传统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并存、多元化发展的普洱茶生产新格局,同时其产品受到了我国香港、厶湾地区及日本、韩国、西欧等地消费者的欢迎,产销量逐年扩大,加工技术亦得到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日趋稳定,保健功效不断被提示证实,从而带动普洱茶产业的繁荣。
20世纪90年代开始。小茶厂发展迅速,生产散、饼、砖、沱、纪念饼(砖)、特制饼砖茶等,普洱茶生产迅猛发展。跨入21世纪,普洱茶生产受市场利益的驱动,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云南的大中小型茶厂,原生产边销茶的湖南、湖北、四川等省茶厂,广东、广西、香港、厶湾等地商家也直接到云南收购原料或自行加工或委托云南茶厂加工,目前普洱茶占据了广东、云南、香港、台湾茶叶市场的半壁江山,家庭及个人饮用和收藏普洱茶遍布粤港澳台,珠江三角洲的人甚至叫出:“不会玩普洱茶的人不是生意人,不会饮普洱茶的人不是当官人。”于是,普洱茶热由粤港澳台向全国蔓延。
二、从普洱茶生产厂家背景去辨识普洱茶年份
云南省普洱茶在明以前商品均无字号,直至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才逐渐形成了不少商品品牌,如同庆号(建立于清嘉庆年问)、同兴号、同品号、同泰号同样号、宋聘号、迎春号、可以兴、云泰丰等。
1908年,在勐海恒春茶庄带动下,生产和销售茶叶的茶庄不断增加,而每一家茶庄所加工的茶叶其原料质星、产地等并不一致,但是各茶庄都有自己的外包装纸、商标、内票、内飞等以示区别。1912年为了解奂团茶运输过程发霉而研制了心形紧茶。
1916年下关永昌祥茶行创制出碗臼状沱茶,并很快占领市场,为日后下关茶厂沱茶生产奠定了基础。
民国后,清朝遗留下来的茶庄号还有同庆号、同兴号、同品号、宋聘号、福元昌、可以兴等,同时新建立了一批茶庄号,如勐景号、盛易祥、鼎兴号、敬昌号、江城号、福元昌等。
至抗日战争前夕云南六大茶山仍有茶号40个,1949年以后,宋聘号、同昌号、鸿泰号、鸿利号等分别搬至泰国、越南及我国香港等地继续生产本茶庄牌号的普洱茶,而留在国内的茶厂、茶庄在公私合营运动中并人国营单位,私营茶厂、茶庄消失。
20世纪80年代开始,私人茶厂、茶庄又逐渐重现,各具特色的普洱茶产品又逐渐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但是,在繁荣的背后却叉显现鱼龙混杂。国家明文规定的食品标签内容残缺不全,重量、生产日期等重要系数不见踪影,至于质量体系更无从谈起,这蝗无疑对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也给消费者辨识年份带来困难,造成“人参与红薯同价”,既混淆视听,又极具欺骗性。
我国于1938年12月16日成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改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1950年成立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1964年改为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1972年6月云南省茶司与省土畜公司台并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
广东省进出口公司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我国普洱茶出口重要口岸,出口的茶叶主要是晒青毛茶、六堡茶、饼茶、沱茶等。其中晒青茶最为大宗,由于出VI不畅,造成大量积压而迫使广东省茶叶公司开始研究普洱茶加工工艺,于1957年春夏之交试制成功第一批普洱茶并出口至整澳。从1957年开始至1965年9月出口量达到572吨,至1983年增至3858吨左右,而加工量达8000吨左右。为了总结和提高普洱茶加T的质量和数量,广东省茶叶公司于1984年3月在普洱茶重点产地——广东英德召开了现场会议,交流总结了普洱茶加工原理、生化原理、操作规程、茶机制造、防虫除螨等相关经验,并将大会交流论文汇编成《普洱茶加工技术资料忙编》一书。1986年又以最受客商欢迎、唛号为“74201”的普洱茶出口日本,当年出口数量选767吨,1987年达到885吨。随后出口量不断上升,每年达5000-6000吨,至今仍为我国普洱茶出口重要口岸。广东普洱茶属润水、沤堆、后发酵普洱茶,原料有大叶种晒青毛茶、广东大叶青茶,以及中叶种炒青、烘青类绿茶等,经中国农业科学茶叶研究所审洋,其品质风格独特,形色香味俱佳,在国际国内普洱茶市场上独树一帜。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