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不喝茶了?
笔者始终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年轻人不是不喝茶,只是年轻人喝茶的比重略低。然后我们抛开这个再来说为什么喝茶的年轻人少了?
年轻人指哪一群体?
笔者觉得这里的年轻人,应该是指小于30岁的人群。
30岁是一个分水岭,笔者本人是个可爱的95后,活跃开朗,朋友不少,根据我对身边朋友的观察,30岁左右的人,要么喝茶成为习惯,要么对于别的饮品形成习惯。
除去酒精饮料,与茶竞争最大的应该就是咖啡,随着咖啡在国内的逐渐普及,各式各样的咖啡馆坐落在大街小巷,为数奇多,在年轻人这个群体中广受欢迎。
年轻人所接触的茶产品是什么样的
笔者在这方面没有仔细的调研,还是说说身边的朋友吧,有些人喝茶,说的最多的是下面三类:
①茶包
茶包,主要是立顿。立顿茶主要是用的碎茶。制作茶包的重点就是破碎工艺,这是为了在最快的速度里让茶味析出更方便。而这种茶叶,在等级和标准上不会选择如狮峰龙井、古树红茶等高等级茶品。但是,立顿的价格是它强大的竞争力来源。
②散装茶及普通礼品茶等
散装和礼品茶,我们的获取途径一般是街边店,或者茶叶市场。这里面的水分太深了,尤其是散茶,鱼目混珠,劣茶拼好茶造成品质杂乱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直接将一般茶当做好茶出售,笔者有一次在茶叶市场买茶,可能看我年轻,硬生生的想把月光白当做顶级白毫银针卖给我,想想就不敢在这家店买任何东西。
③茶饮料
这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这一块主要包含调饮茶、茶粉茶、奶茶。奶茶就不用说了,基本都是茶粉或者浓缩茶汤做的,加上奶精既不健康也不好喝。而用茶粉的就比较多了,比如康师傅、立顿等,都是用的茶粉。这样的茶饮由于对原料的使用量大,而且根本不需要高等级,茶本身的品质自然也就一般,调饮茶和茶粉茶也差不了很多。
结论:
所以,从产品端来看,普通年轻人所能接触到的茶品,质量都不会很高。而茶这种产品,价格是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品质的体现,茶的品质不高,缺少了茶的香甜或苦涩,不好喝或者味道寡淡都很难留住年轻人。
中国茶文化对年轻人产生的影响
一说起中国的茶文化,很多年轻人会想到一个场景,例如下面这个图:
笔者也很抵触这种不伦不类的号称中式茶饮的茶艺表演秀,其实现在多数的茶人还是像下面这样:
他们的身上会自然而然的散发出一种气质,行路坐卧优雅自然,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目前在茶文化圈的一种方向。
高端一点或者说真正在研究茶文化的老师,不会再去讲动作,讲故事。而是慢慢的体会到了茶文化的真谛,就是茶文化只是一种媒介和承载的作用,它所链接的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个元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作为年轻人,由于社会阅历和朋友圈深度的问题,能够接触到这个层面的少之又少,我身边的同龄人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这些。而那些超过四十,生活事业稳定的前辈,往往沾上茶,就很难不沉浸了。
茶文化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之后,才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再有另一个原因,茶艺表演所用的时间太长了,给不少的人留下一种印象,泡茶太麻烦,现在的年轻人都有懒癌和宅癌,这样的动作看看表演还行,让那些追求小资生活的人去学习还有点谱,面对普罗大众,这真的很难推广开。
茶馆也是影响年轻人茶消费的因素
定位不准(偏中年)的茶馆,坐着不舒服的椅子,都是把年轻人赶跑的罪魁祸首。
中国的茶行业者一直把所谓的传统茶文化来当做打开市场的利器,然只要和星巴克,漫咖啡这样的品牌比比就知道了。比什么?不比品牌,不比文化,那些太高深了,就比一些比较俗的东西,那就是进去后放不放松,坐下舒不舒服。
这样的环境有什么问题吗?是的,老气横秋,俗,不适合年轻人。
这样的椅子有什么问题吗?是的,人坐在上面,不管是往后靠,还是左右两边靠,都是硬邦邦的木头,靠不到,不符合人体生理工程学,不舒服。
为什么我们的茶馆里都是这样的装修和椅子?这就是受所谓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遵循的儒家思想,自古以来就讲究“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从古至今都被教育着要“正襟危坐”!然不懂变,不求变,才有了今天的定位不准,连把舒服的椅子都没有的尴尬局面。
别以为这是小事,连坐着都不舒服,你还有心思想别的吗?看看漫咖啡之类的“第三空间”,或者三千茶农茶生活馆的装修方式,暖色调为主,各种舒适的椅子和沙发,这才是时下符合年轻人审美和愿意待的地方。
其实,对于年轻人喝茶,或者想要吸引着一部分的客户群体,与其文化引导消费,不如做好产品体验。
三千茶农必将是引导年轻人喝茶的领航者。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