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21日
普洱茶的终点“易武”普洱茶人的归宿(3)
唐(南诏)贞元十年(794),南诏政权在西南夷地区设银生节度,辖思茅、西双版纳、老挝北部等地区。并置利润城于易武。
864年唐人樊绰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明 万历年间谢肇浙《滇略》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明初统治者在云南实行“屯田制”,把大量内地汉人迁移到云南开发边疆,内地的团饼茶加工技术也在这一时期传入古六大茶山,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演变形成以当地晒青毛茶为原料的各种紧压茶加工方法。由于当时古六山属于普洱府辖治,茶叶主要靠马帮驮运到普洱府所在地集散贸易,故得名“普洱茶”。
清顺治元年(1640),石屏人来到倚邦、曼洒、易武经营茶叶。
顺治十六年(1659)普洱茶被正式写入朝廷贡茶案册,并指定为皇家冬天专用茶。朝廷指定易武每年纳贡茶66666斤(老斤)。
雍正三年(1725)以石屏人为主的大量客商携家眷、亲朋好友连同自有马帮迁入易武、曼洒、曼腊等地定居。资金多的在易武开设商号,坐地经营茶叶,资金少的贩卖茶叶到思茅、石屏等地。清军普威营守备1员带兵350名驻防茶山。
雍正六年(1728)三月,江西客商到莽枝茶山贩茶,住食彝族麻布朋家。一茶客侮辱麻妻,麻怒杀之,众商反告麻并株连橄榄坝土司刀正彦。清廷发兵进剿并借机“改土归流”。并于易武、倚邦改设流官。
雍正七年(1729),云贵总督鄂尔泰奏请朝廷同意设立普洱府,“设总茶店于思茅,以(思茅)通判司其事”,统管六大茶山的茶叶贸易,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
同年,普思“夷民闹事”,倚邦曹当斋应召摔练进剿有功,敕封土千总职。
同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置“钱粮茶务军公司”,专门管理茶叶、粮食的购销贸易。
雍正九年(1732),普洱茶被确立为贡茶,易武茶区每年必须上缴贡茶66666斤。
乾隆六年(1741),易武茶山所产团茶被清廷指定为贡茶。
乾隆三十一年(1766),易武土把总伍乍虎(善甫)立子朝元因军工升土千总职。
道光十年(1830)由易武至蛮砖的磨者河上始建永安桥,结构为石拱桥,长60尺、宽9尺、高18尺。
道光十七年(1837)车顺来、李开基等人用易武茶精心加工制作成贡茶送入京城表达心意。皇帝品饮后大悦,封车顺来、李开基等人为“例贡进士”,并书“瑞贡天朝”四字赠之。
道光十八年(1838),因茶税过重,张应兆等人上诉易武土官滥用权力,要求减轻茶税,该案受到普洱府重视,黄主祥断了此案。谕易武土官“听其民便,不得苛索”,并上调了茶价,减少了茶税。为了不使类似案件再次发生,张应兆立了石碑,将全案情刻于碑上,让世人永远遵奉。
道光二十五年(1845),修建易武至思茅茶马驿道,全为石板铺筑。宽6尺许,全长211公里,历时6年建成。
道光年间(1822--1850)易武茶区人口增至3000多户,15000多人,商业兴盛,经营茶叶近万担,经商者来来往往,并将茶叶运往内地、老挝、和越南莱州销售。
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法国自恃对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有功,胁迫清政府重划中法(法属老挝)边界,并要求把西双版纳所辖之乌德、勐乌划归法属老挝。六月二十一日清政府代表与法国大使签订中法界约及商约,将我国边境的乌德、勐乌割让给法国,划入法属老挝版图。
光绪二十五年(1899)三月,云贵总督崧咨奏:滇边不通海道,自开蒙自、思茅两关,又续开河口、易武各分关。
光绪三十年(1904),朝廷内部动荡,运送贡茶的路途治安混乱,盗匪猖獗,于昆明附近遭抢劫,朝廷自顾不暇,无力追究,此事不了了之。至此历时163年的贡茶制结束。
宣统二年(1910),设学堂,废私塾,并分别在易武、倚邦、张家湾、老街、曼秀、旧庙等地设立公学堂。
1913年置第六区行政分局(易武)。
1927年属象明县,
1929年属镇越县。
1949年11月为镇越县政府驻地,
1953年设版纳易武,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州)。
1957年为版纳易武(县级)。
1958年将易武、勐腊两县合并为易武县,驻勐腊,易武设区。
1969年设易武公社。
1984年分设为易武区和曼腊区。
1988年改易武乡、曼腊彝族瑶族乡。
1996年,易武乡面积283平方千米,人口0.5万,辖易武、易田、纳么田、曼落、麻熙5个行政村;曼腊彝族瑶族乡面积607平方千米,人口0.6万,辖曼洒、曼腊、曼乃、倮德4个行政村。
2004年,撤销曼腊彝族瑶族乡,划归易武乡管辖。
2015年,撤销易武乡,设立易武镇。
-易武茶复兴-
1994年,这是一个回避不开的时间点,除了百年之前的那些辉煌岁月,易武回到整个普洱世界当中,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易武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线。
那一年,一个名叫吕礼臻的台湾人走进了易武,来到易武寻找普洱茶的缘由,也仅仅只是因为流传于台湾普洱茶圈的宋聘号、福元昌、同庆号、同兴号这些号级茶都来源于易武。这个因为品饮经验而开启的旅程,最后却开启了一段普洱茶伟大的历史。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普洱茶这个犹如潘多拉魔盒中释放出的精灵,开始出现在整个市场上。
这是易武复兴的重要基础,在此之后,随着市场对于易武认知的更深入,传奇性易武普洱茶产品亦开始愈发层出不穷,1999年陈世怀先生、太俊林先生成立的昌泰茶行出品的99易昌号,同年广东茶商叶柄怀订制的易武春秋料制成的99绿大树等等,都是市场基于对易武的理解逐渐深入,开始生产出的易武产品。
200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茶商或者企业进入到易武,在这个阶段,更是开始形成了对于未来的易武最重要的区域概念。
2006年,一本名为《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著作出版,这本书是詹英佩女士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花了数年时间,经过十多次深入茶区,与易武乡及倚邦、攸乐、革登、蛮砖、莽枝古六大茶山的村民深入交流,将那些已经沉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史海钩沉重新挖掘出来,最后完成了这本普洱茶史上的巨著。在这本书之后,关于古六大茶山的所有区域概念及老茶号概念,终于有了足够的理论基础。
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薄荷塘、弯弓、高山寨等古树山头的名字在茶商和茶人口中开始传播,大家对于原料的理解,也开始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易武与石屏的异域乡愁-
据粗略统计,整个易武地区操石屏方言或祖籍为石屏的人群,总数高达几万人,这些人多为石屏汉族后裔,在一个离石屏几百里的边境地区,置身于少数民族的强大文化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