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今日谈易武高杆古树普洱茶
2017年05月21日

今日谈易武高杆古树普洱茶

去年在易武,和黄总去一个加工作坊,看见一堆茶,黑乎乎的,我问黄总什么茶,黄总说:“高杆。”我看了看堆在地上的蛇皮口袋,随便数数也有几百斤。
所谓的高杆茶是指易武一带的古茶树,一颗主干,分岔少,直冲向天,高达14、5米,甚至20米以上,只是顶部才发蓬,严苛一点说,这个概念是专指多依树、薄荷塘、天门山一带的“高杆”。
茶树虽然高大,然而产量稀少,一般一颗茶树也就一公斤多一点。看见地上随便堆放的一大堆,基本上是这一代高杆几年的总产量总和的总和了。
问了主人家,我抓了两把来泡,一个是叶底硬,一个是汤水硬。
我赫然:“这种茶能卖?”
黄总说:“能卖,卖的还都是天价的天价。”
我大为疑问,我也喝过高杆茶啊,不是这样的味道啊。
黄总揭秘:“境外茶啊。”
谈到境外茶,刚好前几天有几个视频谈“老挝茶”、“缅甸茶”怎么辨认的事情,老师怎么教的呢,还是“叶底认茶”那一套,境外茶就是“锯齿明显”,“锯齿特密”,我的个天,老师教茶都这样教,江湖怎么不乱呢。
情况有三:
其一,老挝和缅甸很多与中国接壤的地方,之前都是属于中国,只是几十年前交换了出去。这些地方的古树茶,其实都是中国人种植的。
其二,茶树并不知道行政区域的划分,哪里知道是不是国界?
其三,我在刮风寨就发现过锯齿密的古茶树品种。
老挝茶也有好喝的古树,只不过,区别在于现在的云南普洱茶界定于“云南产大叶种茶”。
回头来说高杆这个概念吧。
好概念+天价=好茶,这是现在的市场辨认好茶的公式。
认知有过过程,这种过程付出的代价,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得如此付出。
可是,如果“高杆”变成了印刷品名,喝高杆不就是在喝包装纸?
黄总说一个东北女人每年据说采购这种高杆茶几百万,我听了听,觉得好奇怪,按道理来说,喝了几年茶,怎么也应该知道茶滋味吧。
上个月,我在易武,小杨打电话来,说是要在老班章采一颗“高杆”茶,我比较好奇,这超出我的认知范围,老班章我也算比较熟悉的茶山,从来不知道老班章有一颗高杆茶。我问随行的几个上山收茶的朋友,他们也表示不清楚,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老班章钻出了“易武种”,这算是我的大疑问。
老班章的老廖说过,他说老班章有“九个品种”,我一直都存在疑惑,我也不知道他的“分类方法”,是按茶学界的,还是他自己估计的,只是我自己的确也发现过一片茶园,明显区别于其他的老班章茶,茶叶叶片小,极其类似革登、倚邦片区的古树茶叶片。
但是也都没有发现过高杆,对于资深茶客而言,这些发现,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第二天一早开车从易武出发,中午就到了老班章,我一直以为现在自己开车有点慢了,看来还是有点快。到了地里,已经开采。
杨尚燃做茶,价格都不消问,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种选茶的方法比较奇特,一般人学不来,或者是他自己琢磨的一套简单的买茶办法。负责初制的周总说,老板钱多,人傻啊,他买的就要比别人买的贵好几倍,老百姓都说,你买32万一斤的茶树,还没有我家这颗大。我们哈哈一笑。
站在地头上看,这真是一颗高杆茶,主人的女婿爬上树,看不到人,只是看见树在晃。这样一颗大茶树只做了1.4公斤的干茶。晚上的时候开汤了一泡来喝,茶淡,厚实,略甜,完全不是老班章茶叶的口感。小杨问我好喝不好喝,我开玩笑,不值一百块。
其实这是站在山头的角度来评断茶,这颗高杆的茶叶厚实,饱满度惊人,抛弃掉山头的名字无疑是一款好茶。
只是现在的喝茶人,大家喝的都是名字,老班章味道窜出来易武味,大家就不知道怎么喝了。
昨天和杨家寨的小余去天门山,回来喝了多依树、薄荷塘的一类树、二类树,雨前和雨后的都有,区别当然有,尤其是雨前茶,20泡之后的余味仍然厚,让人感叹。只是高杆茶实在太稀少了,还算他多少和茶主人多少有些亲属、同寨这些关系,也才能拿到总共不到十斤茶的总量,这算是天大的面子了。
价格毫无疑问都是天价,实话说,我也舍不得喝。
这多少说明了炒作也得有点底料,多依树、薄荷塘的一类树,二类树,你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就被炒到天价,只是今天的市场逻辑错了,原料再好也仅仅只是原料。
原料市场的天价和成品市场的天价多少还是有些区别,原料一压饼,包上张绵纸,你还真搞不清楚里面是一块玉,还是就是块石头,炒到天价的可能性更多就是种击鼓传花。
山头炒天价,击鼓传花的可能性就不大,更多的就是一种广告效应。
来源:吴疆说普洱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12948210_120816450178_2.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