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登,去往直蚌的路上,茶园被树林覆盖着,远距离望去,看不见茶,走进了看,阔叶林下面全是茶。
茶山,除了远远的打量,还需要近距离的审视。走马观花式的粗略看看,根本就发现不了大山里的珍藏。
去往革登茶山直蚌古茶园的路上
直蚌古茶园的开发利用度很高,成片的茶园里散落着各种直径的古茶树,见多了古茶树,就能感受到直蚌古茶树的特点。
人工栽培,并且有不间断利用的痕迹,所以茶园中茶树间距排列整齐,茶树生长很健康。
直蚌路边的茶园
茶始终是一种叶用植物,很多隔了很久未曾采摘的古茶树,在重新面对人类高频率采摘的时候,树的精气神始终看着比较萎靡。
这种状态警醒着采摘的人,同时也面临着“采死”古茶树的威胁。我们说,人类利用野生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驯化过程,种粮食,养牲畜都是一种驯化,而驯化是需要不间断的进行。
云南的古茶树时常透着一股野性,大概就是因为生长在原始森林里,断断续续的采摘甚至是被人遗忘,很容易就让茶在雨林的生态环境里释放出原始的野性了。
革登茶山的直蚌茶园,恰恰是因为不间断的被人利用,有着驯化茶树的典范作用。阔叶林里,秋草被收割,枯枝被修剪,日出日落,风雨春秋里,茶的沧桑都写在了世人的杯盏之中。
直蚌大茶树
直蚌茶园的山坡坡度很大,通往茶园的小路拦腰将茶园截成了两半,山上山腰,垂直高度在40~50米左右。正是茶农割草的时候,这些年,市场对于农残的抵触,让茶农早已谈“药”色变。
为了堵住农残,同时又节省劳动力,于是茶山开始使用城市里修剪草坪的工具在茶园里割草了。我们在茶园里,小路下面的茶园草已经被割过了,草木的茎干就随意散落在茶园里,丛林中活跃的微生物会很快将它们分解成有机肥。
直蚌坡地上的古茶园
山腰的小路边有茶农挖开的台阶,从台阶上上去,顺着茶园的缓坡朝着山顶前行。没走几步就有点气喘吁吁了,所谓爬茶山,可能只有在这种境况下才能有所体会。
草木的茎干在雨后很滑,我们的防滑鞋才上去,也会不小心趔趄。这段路,只有手脚并用才能完成。一眼望不穿的绿色让古茶园显得很深,走进去确实也有无穷无尽的感觉。
山路断断续续的,都是采茶人走出来的,茶山里,草木枯枝分解后,与土壤融合在一起,每次走进去都是一条新路,所以茶园里没有固定的线路。那一瞬,待在茶园里,望不见来路与归途,被郁郁葱葱的茶树包围着。
在松软湿滑的茶园土地上,即便是站着不动,也得像练功一样让双脚扎桩,让脚掌和脚趾有扎根的感觉。茶山上的茶树仿佛也经历了这样的坡体位移,原本排列整齐的老茶树在有些坡面显得错落有致了起来。
革登丛林
山里,时阴时晴,小树茶的勃勃生机,老树茶的古朴琼枝,趔趄行走的脚步,茶树枝干的错落间,多走几步,就犹如置身于某个奇门遁甲的阵法之中。在山里,也许只有采茶人不会迷路,而这片茶园的采茶人也绝非仅仅采茶那么简单,他们与其它地方的采茶人一样,背着背篓,带着干粮和水进山,然后背着鲜叶出来。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就在这种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田野劳作中,他们冥冥中收纳了大山茶树的野性,采茶人,更准确的形容,应该是驯茶人······
普洱茶吧春畅革登古树纯料生茶
【茶品规格】:200克/片
【工艺】:传统手工晒青工艺
【冲泡】:撬茶8.5克,97°水温(烧开),快醒茶1次
【茶评】:
1、饼型圆整周正,茶饼松紧度适中,条索紧细显毫。
2、醒茶过程中即有阵阵茶香飘扬,挂杯香明显,花香浓郁,优雅迷人。
3、茶汤金黄透绿,
4、无生青味和焦糊味,工艺干净正常。
5、入口甜润、茶汤厚实饱满,滋味类似易武,苦弱涩显但化得很快,生津一般,回甘强烈且长久,喉韵令人舒适。
6、5泡之后两侧有涩感,但涩没有易武小树明显,化的也快。
7、耐泡度较好,10泡后稍稍延长浸泡时间之后苦底涌出,汤感又增强许多。
8、14泡之后开始向尾水过度,甜而不寡,尚有余劲,茶吧小友言:“尾水好甜哪”。
9、叶底红梗、黄片极少,色泽一致性较好,工艺控制不错,叶型偏小,芽头修长,梗不似易武般偏长。
来源:精灵 普洱茶吧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