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是提供饮茶服务为主的商业场所,是随着商业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兴旺起来的。它是社会的一个窗口和缩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茶馆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发展兴起变化,茶馆不仅仅是一处喝茶的地方,更随着时代变迁有不同的功能特点与活动。
魏晋萌芽
魏晋时代是茶馆初步形成的时期。
南北朝时一部神话小说《陵耆老传》中一个故事,说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弼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这可能是设茶摊、卖茶水的最早方式,也是茶馆的雏形。
唐代初成
唐代,在封演的《封氏闻见记》曾记载:“开元中……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馆,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由此可见,当时的茶馆名称繁多,茶肆、茶坊、茶楼、茶园、茶室……等。
唐代茶肆是城市商业经济发达的产物,最早兴起于北方,再由北方逐渐传播至南方,这与饮茶风气由南向北传播正好相反。唐代虽已有茶馆,但是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功能也不完善,茶馆还未成为社会日常生活场所的一部分,还局限在饮食文化的范围内。
宋元明定型
宋代经济发展迅速,实行坊市制度以后城市集镇大兴,大城市三鼓后仍夜市不禁,商贸地点不再受划定的市场局限。在热闹街市,交易通宵不断,这为茶馆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宋代不仅各个大城市茶馆、茶坊兴旺,各地大小城镇也几乎都有茶肆,《农讲传》、《清明上河图》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多家茶馆的真实情景。
这时以茶进行人际交往的功能在茶馆集中凸现出来各种史志、小说、戏曲在茶馆上演,接洽、交易、清谈都可在茶馆见到,茶馆开始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交场所,茶馆文化也成为当时市民茶文化的一个突出标志。
元、明时期的茶馆,延续了宋代茶馆的发展形式,但在茶馆经营买卖方面有较大发展。
清代多样化
清代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逐渐走向衰败,最终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茶馆在这一时期成为了一个社会窗口,真实的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变迁。这时期,各种大小茶馆遍布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成为上至王官贵族、八旗弟子,下到艺人、挑夫、小贩的会集之地。不仅数量上有很大发展,文化色彩、审美情趣也进一步融入其间,同时在社会性能上也有了相应开拓,出现了为不同层次群众服务的特色茶馆。
近现代茶馆
20世纪上半叶是茶馆的繁衍期,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各种矛盾尖锐,茶馆成为人们了解时局、预测形势发展和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场所。这一时期茶馆数量陡增。
四川有句谚语,“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仅以成都来说,40万人口的城市,茶馆多达1000多家。绍兴光沿河桥头就有上百家茶馆。随着数量的增加,经营上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 。老舍先生的作品《茶馆》就有清末至民国社会现状的缩影。
改革开放后,政府对茶馆进行了整顿、改造,老茶馆、茶楼重放光彩,新型、新潮茶园和茶艺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时期的茶馆无论从形式、内容、经营理念与文化内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更具活力。
现代茶馆形式多样,顺应了当下不同饮茶人群多样的需求,无论茶馆如何变迁,不变的是历代对于一杯茶汤的情结所在,寻一处,或三两好友,或一本旧书,捧一杯茶汤,畅享时光中的欢愉。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