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对比也要有一个原则,只能选择同时期不同茶区的茶叶进行相似性和差别性的定量分析,或者将同一茶区不同时间的茶叶进行纵向的比较,笼统意义上的对比毫无意义。如果经销商出于某种目的将茶叶进行某种对比,则可能系着自己的好处在上面。
普洱茶常见忽悠之——野生VS野放
“野生茶一定优于野放茶?”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所有的概念都是为区分出品质与价格的高低而设定的,这也就决定了茶商为了推销某一款茶而进行的“善意”误导。由于野生茶的数量实在有限,于是后来又发明了一种做法,把人工栽培的茶园进行野放。一般说来,野放茶比直接的栽培茶园具备更优品质的客观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真相: 现在云南已经立法保护野生茶,不能随意采摘,而且科学上的报告也说,许多野生茶是不能拿来喝的。
普洱茶常见忽悠之——干仓VS湿仓
仓储是个什么东西?
普洱茶的仓储是一个科学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问题在于,普洱茶的高速发展之后,缺乏相关的经验知识来为科学定义提供依据。干仓与湿仓的源头是一种话语争夺战,说白了是解决何地更适合存放普洱茶,何种温度下更利于普洱茶的自然陈化以及何种因素会导致普洱茶变质。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以一种仓储去反对另一种仓储的人,其实都显得缺乏充分的论据。这个问题,得交给时间去慢慢发现。
更为主要的是,普洱茶因各地都有口感差异,用不着搞出对立的情绪。
普洱茶常见忽悠之——年份VS遗产
“我祖上几代都是做普洱茶的”
普洱茶因为有独特的“越陈越香”最终导致普洱茶岁月普遍虚高,茶叶世家子弟一时云集。实在找不到渊源“我这茶是在某某家的,千脆就说,供台上放了XX年。”普洱茶热潮引发了许多身份不名的野孩子狂认父亲的热潮,其中有的故事可歌可泣,有的故事惊天动地,有的则家长里短,但总是那么不甘于平凡。
因为普洱茶水涨船高,茶的持有者也开始被光环笼罩,诸多的“普洱XX王”也在江湖上越叫越响。
真相: 许多普洱茶,因其历史的原因,根本没法去进行考证,还原出本来的面目。普洱茶还缺乏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自己不可揣摩的身世,而相关的科学年份检测的滞后,再次给普洱茶年份检测带来困难。也许有一天,消费者不用听年份,追逐年份,而是实在的感受到普洱茶的诸多好处。
普洱茶常见忽悠之——台地与老树的价格差别在品质上?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同时期班章台地茶的价格可能高于其他一些茶区大树茶的价格。这里面一个是茶青本身的品质问题,另一个就是产量的问题。大树茶之所以价格高,主要是因为他的产量比较少。物以稀为贵,很多人争这有限的大树或老树的原料,价格不高才怪,真正从品质上来讲,则需要进科学的检验与分析才能确定。
真相: 管他老树大树还是台地,喜欢就好。追求口感与健康之外的精神满足就买量稀少的老树茶、大树茶,只是这必须有个前提是,你得懂普洱;如果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那就台地吧,毕竟工薪阶层是要靠节衣缩食过日子的。
普洱茶常见忽悠之——升值
“投资普洱茶必定升值?”
普洱茶越陈越香没错,一些年份久远的普洱茶现在价格依旧坚挺,并有不断上涨的趋势。同时,一些在市场形成品牌的普洱茶会随着其流通和存放的时间价格越来越高。但是并非投资所有的普洱茶都可以升值,更不是只要买来存放一定时间就可以增值。
真相:普洱茶曾一度沦为炒作市场,尤其是个别品牌在数月间价格翻了几番,确实有人从中投资获利,但是不代表普洱茶是一个完全的投资产品,所有投资都需谨慎,尤其是在根本不了解一个行业的时候,盲目跟从只能让你得不偿失。
确然,普洱茶越陈越香,可对于如何存放却有着很专业的要求,尤其是存放大量的普洱茶,是需要花费时间精力的。不仅要挑选优质新茶,而且需要正确存放,如果两样都能照顾周全,那么陈化后的普洱茶确实能为你带来不错的收益。
普洱茶常见忽悠之——卫生安全
“看了普洱茶的加工连茶都不想喝了”
老鼠怕猫那是谣传,千百年来老鼠肯定是怕猫的,若是不怕准能上个新闻头条。但是普洱茶在广州出现“猪圈事件”后,就出现了凡是普洱茶都是不卫生的谣传。这不等于一只老鼠不怕猫上了头条后,所有的老鼠都不怕猫了。尤以网络上最是常见“看了普洱茶的加工连茶都不想喝”的说辞,但是细问下来却未必能说出为何不想喝,是什么样的“加工”糟糕到让你对茶叶都产生了心理阴影。
真相: 茶叶,包括普洱茶纳入食品后,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各个环节都变得更加严格,一个茶叶能摆放到柜台上必定是经过了层层把关种种审核才能上柜的。个别的特例不能代表整个行业,更不能将普洱茶视作洪水猛兽,连喝都不能喝。对于洗茶,也叫醒茶,主要是港台的一些茶人习惯将存放多年的老茶第一次冲泡的茶汤倒掉,目的在于让水能与存放多年的茶叶充分结合,也能冲掉多年的灰尘,而不是因为所谓“不卫生”用水冲洗。
一直以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功效齐全,因此不少茶友都是长期饮用普洱茶,喝茶是一件怡情,养身的事情,普洱茶更是近年来,养生茶中头牌,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