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的纯料和拼配该如何选择?
2017年05月21日

普洱茶的纯料和拼配该如何选择?

一、“纯”与“拼”的定义

在普洱茶国标(GB/T22111-2008)上并未对纯料与拼配进行过相关定义,根据现有市场规则对纯料与拼配定义也各不相同。但总体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相似性。

纯料:在同一产茶区域中,选用相近树龄与相近种群,在同一季节下加工而成的普洱茶称为纯料。

拼配:在“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的原则下,将不同区域(山头)、不同品种、不同等级、不同季节的茶叶按照合理的配比,旨在发挥茶叶最大的优势称为拼配。

二、拼配的“历史痕迹”

“拼配”究竟是制茶的传统还是现代的产物?

我们以今天的易武为例,易武乡,在西双版纳之勐腊县。我们通常所说的“易武茶山”,唐时,属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元时,属车里军民路;明代属车里宣慰司。在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主导“改土归流”,清廷置建“普洱府”——易武即在其列,也从此被正式纳为普洱府的贡茶收采地。为此随着外来四川、石屏人的迁入,古六大茶山声名鹊起,易武逐渐发展成为普洱茶交易重镇。在《永安桥碑记》中记载‚“云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较多”,在此可以看出易武产茶量巨大;但是从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中记载“以山首数蛮砖,次倚邦,次易武”中可以看出,在古六大茶山中,易武并非产量最大的茶山,而是蛮砖。为此清末民初易武的茶号都到蛮砖茶山买原料,蛮砖茶农说:“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可以看出在最早的易武七子饼中,来自于蛮砖、倚邦的茶叶和易武茶一起在镇上加工买卖,这些茶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大产区下的山头茶拼配。盛易祥。

再以近代“中茶”为例,我们不去追究中茶的历史发展变革,只探讨中茶的原料体系,在我们听说最多的“黄印”“红印”“绿印”中,以“黄印”的采摘来说,中茶公司文献有记载“采茶人身后背着双箩,两侧挂着双袋,穿着宽大上衣,爬到茶树上采茶作业一次完成,老嫩茶叶统统一齐摘下,老粗分二级,分别向后投入背后双箩;中壮分二级,分开放入两侧双袋;细嫩可做女儿贡茶的塞进宽大上衣胸怀中。”由此可见,对于中茶的标准来说,芽叶的等级才是区分茶叶品质的关键,而并没有提到过关于区域、品种的相关要求。

为此我们可以从古代与当代可以看出,无论是易武还是中茶,在原料的选择上都存在“拼配”的痕迹,从“蛮砖茶占一半易武”再到中茶的各类配方,都足以说明拼配的历史悠久。

三、 纯料的“兴起”

纯料概念的兴起,时间大概在2005年至2007年左右,台湾茶人及韩国商人开始小批量制作单一地区的茶叶。在经过2007年普洱茶“暴跌”后,一批茶商开始探寻普洱茶新的增长点,至此从2010年至2014年中,纯料概念被广泛推广。随着纯料概念的发展,更小区域的“纯料”也被发掘,如易武薄荷糖、倚邦猫耳朵等。同一区域同一颗树的“单株”也把“纯料”做到了极致,如:今年68万的老班章茶王树。

四、“纯料”与“拼配”的特点

纯料茶,因选用同区域、同品种、同季节的原料,保证了茶叶在香气、滋味上的统一性,能够准确的表达茶叶的地域与品种的特点。如:景迈的兰花香、老班章的生津回甘,这些都是地域纯料茶的个性化特点。

拼配茶,在主张发挥茶叶“扬长避短”的前提下,更多的是注重茶叶的整体性,从香气到滋味的协调平衡。通过区域、季节、品种的拼配能够让一款茶的“风格”得到固定,保证茶叶能够长久出品而不受地域与气候的影响。如:老字号的“同兴号”蓝标、勐海茶厂的“7542”等。

五、“纯料”与“拼配”该如何选择?

1、需求与用途;普洱茶的价值在于品饮价值与收藏价值,无论是纯料还是拼配都具备普洱茶的基本属性;纯料茶能够反映其地域性特点,长期的存储确保其茶性的稳定。对于拼配而言,“风格”的持续稳定,让你每年喝到的茶都在一个风格体系中,让人习惯与自在;长久的存放因其不同的原料特点,在时间的转化中带来风格的多样性,相比纯料的“直线型特点”来说多了些“波折的曲线”。

2、经济实力;茶为国饮,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都能够消费一杯茶,以现有市场来说,纯料在价格上远大于拼配,在考虑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拼配茶的性价比对日常品饮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3、个人偏好;每个人喝茶都有自己独特的选择,有人看重香气,有人看重口感,为此喜欢滋味的醇厚与多样可以选择拼配茶,喜欢产区地域个性茶的可以选择纯料。

总结

从我们的历史痕迹中可以看出“拼配”茶是一直伴随着普洱茶的发展,现在更多的强调山头“纯料”概念,一味的贬低拼配茶是欠妥的;个人在选择茶品的时候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茶无定味,适者为珍”,在首要考虑茶叶品质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口的才是喝茶的本真。
 12948210_120816450178_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