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芳村现在是被这样描述的: 元老型商家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每天吃了睡睡了吃,躺着赚钱 找信息贩卖的商家过着狗一样的生活,每天东奔西跑; 守店等解套的商家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尋茶的壺癡@随手编 2018.6.3
在芳村数万家商铺中获得一个档口,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茶商了。一直疑惑广东人为何将商铺称作“档口”,查了词典方知这是广州话口语中表示做小生意的店铺。比起房地产动则几千万上亿的资金往来,茶叶确实是小生意,而且茶叶也不关乎国计民生,在中国,一辈子不主动喝茶的人大有人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芳村刚刚成为茶叶交易的集散地时,茶叶都是摆着地摊或者搭者凉棚来卖的小生意,哪怕到今天芳村茶叶市场的规模已经扩张得有如一座城池,但放在世界经济的海洋里,它依然是一叶小小的扁舟。但是把茶叶这个“小生意”放在芳村的微观世界里,又丰富到自成系统,茶商是这个系统里最活跃的系统。在芳村的微观世界里,茶商也不断分化成了不同的类型,我们或可从这些不同类型的茶商身上管窥一个市场的发展历程。
元老型
躺着赚钱,过着猪一般的日子。—— 尋茶的壺癡@随手编
这类茶商都是早年在芳村做茶的元老,主要集中在八九十年代。他们亲历了市场从小到大,从散乱无序到规模有序的过程,更亲历了各种茶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跌宕命运。能够坚持至今的都是老行尊,拥有丰富的资源、资金、信息、人脉,甚至是市场某款知名产品的大庄家,掌控着该产品的出货关闸,拥有命名权、定价权。
细数来,这些元老能取得如今的江湖地位,也是拜普洱所赐。虽然现在新茶在市场上的流通速很快,但利润微薄,只能靠量盈利。而真正在市场上能够为茶商带来巨额利润的是还是普洱老茶,因为老茶存量少,而转化后的滋味口感又被大多数消费者认可,甚至陈年普洱茶已经从日常品饮上升到了精神享受。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是经济规律,一片青,二十年前出厂价才几块钱,到如今几万块的市场价,除去通货膨胀和仓库的成本,利润依然十分可观。所以能大批拥有老茶的人在行业中的地位可谓坚如磐石了。
有意思的是,这些茶最初堆在他们的仓库里,也许只是生意失败的结果,茶卖不出去,或者卖出又被退货的一不小心留到现在,价格涨了千百倍,那就一边偷着乐了,而那些当年生意成功,把普洱茶按照出厂价的几倍价格卖出觉得大赚了的人,到如今只有翻着陈年的销售单捶胸顿足的份儿了。这就是神奇的普洱茶。
还有一部分人,早年虽然没有经营过大宗的普洱茶生意,但是在末期普洱茶的发展开始初现端悅的时候,那时在芳村的茶商,看到了未来发展的趋势,把握住了时机,开始在大陆市场,甚至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收购普洱老茶,以那时的低价,留到今天也是利润巨大,比如红印,年左右一片的价格不过元,年万左右,到现在已经万,且一片难求,谁有货谁是爷。
当年如果收购老茶资金、资源不够,还可以跑到云南的国营茶厂定制新茶,他们看到了这些新茶十几年后的利润。所以千禧年前后,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接到过很多广东茶商订制茶订单,这些订单甚至一度挽救了濒临破产旳国营老厂。
事实证明,不过十多年光阴,这批定制茶也都涨了几百倍了,这两年市场热捧的绿大树、大白菜之类的都是当年勐海茶厂的订制茶,如今一片都已经五六千以上了,并且成为中生代茶的标杆产品。那些新晋的茶商,只恨自己没有早生几年。
猎犬型
努力找食过日子,过着狗一般的日子。—— 尋茶的壺癡@随手编
这类茶商入行相对较晚,基本上是在前后入行的,直接进入普洱茶,没有像元老型茶商那样经历转向经营。普洱茶已经开始在珠三角地区兴起,这时候入行不算早,无法像元老型茶商那样大量占有老茶的资源,但是也不算晚,那时候低价入手的新茶,到现在也是中生代茶了(中生代茶:在芳村一般公认为是年期间的茶),如果有幸占有较好的新茶资源,到现在都是回报颇丰的了,比如当年大量入手昌泰早期产品,尤其是易昌之类的,至今也能在中生代茶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了。
但是做生意总是需要让商品和资金流动起来,不能眼巴巴等着新茶变老啊。所以这类茶商更像一只猎犬,以灵敏的鼻子和舌头,不断地在市场上发掘有潜质的茶,有一定陈期,转化得还好,但不算出名,价格也不高的茶,或者放在自己仓库存几年等待最佳时机,或者马上以自己的方式开始推广,并根据市场反应不断提价,从而赚取利润市场上称之为“捡漏”。一片不出名的茶,也许在茶商手里是个老大难的积压商品,但是到了茶商手里,换了个推广方式,就能够热卖。这就是芳村,一个各显神通的地方。
这类茶商一般是个体经营者,他们入行不算晚,经验颇丰,对普洱的了解也很深,并且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但他们还是难以批量占有老茶,只能在中生代茶的领域努力耕耘。他们也没有实力或者也不愿意大费周章去茶山建厂做茶,即使要做,也是做少量的精品作为曰后的储备。他们更乐于在市场里像猎犬一样搜索和发现能够带来利润的中生代茶品,形成以旧养新的良性循环。
品牌代理型
云南的知名茶厂,尤其是做传统普洱茶的,基本上在芳村都会有一个以上的代理商。这里是品牌最集中展示的窗口,在芳村拥有多大的店面,位置是否好,招牌是否醒目,都成为品牌实力的象征。而做品牌的代理商也会相对省心一些,货源方面不需要发愁,有厂家有计划的供货,但是也受到不少限制,比如大益就在年年底针对所有的经销商进行了评级制度改革,第一级为体验馆,第二级为旗棚店,第三极为形象店,第四级为标准店,针对四级店面的营业地点、商圈条件、卖场面积、设备及人员配置均有严格详细的规定。
过去影响力大的“一级经销商”不再有绝对的优势,更不再有像“诸侯王”那样遏制企业的力量了。大益的各类产品都是根据经销商的级别来配货,这样,如果遇到热捧的茶,专营店一般都没有足够的货量供应大的藏家,拿到遇冷的茶,茶商们也只能自己慢慢消化。
大益是普洱茶的第一品牌,其产品的流通性较好,对专营店的管理也比较严格规范。而一些二三线厂家的品牌代理商日子就不见得有那么好过了,如果该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够,企业在推广和营销方面又没有过人之处的话,在芳村的代理商就会出现门庭冷落的现象,所以商家为了维持生计,也不得不在店内兼营一些相对热销的产品,使得专营店不专。
自创品牌型
这类茶商大多也是曾经在芳村混迹过不少年,或者代理过大厂品牌,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出于对茶的热爱,想要做一个自己的品牌,在茶区建厂生产,可以全程操控,并希冀品牌价值可以流传后世。这类茶商一般在年以后开始浮出水面,重点是做以古树纯料茶为卖点的精品茶。经过了年的重创,年古树茶率先复苏,古树茶的生态价值和百山百茶的丰富滋味让茶商们又看到了希望和商机。盛易祥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