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树茶为何以树龄百年作为区分界线?
以任何一个时间“点”作为区分古树与小树的界线都会有一个难以绕开的问题——在跨过那个时间点的一刹那,茶树鲜叶的品质并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清末民初云南因战乱、瘟疫等故,茶叶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茶树种植基本停顿,这是一段有数十年跨度的时间。
以百年为古树茶分界线,实际上的区隔空间足有数十年,树龄差距如此大的茶树其品质已有可辨识的差别,因此将古树茶的界定标准定为百年是具有可执行性的。
2、古树茶越高、越粗、树龄越老,茶质越好?
直观上茶树越高越粗,越会给人以树龄更老的感觉,进而会产生品质更优的联想。
事实上茶农采摘鲜叶时,会根据既往经验采摘口感较佳的植株,而品质不佳的则会弃采。
经常被采摘的植株发育难免受到影响,而弃采植株得以将其吸收的全部养分用于“快高长大”。
经年累月下来,树干直径、树冠宽幅和茶树高度都会产生显著差异。盛易祥普洱茶。
部分被弃采的“傻大个”,在古树茶资讯混乱的今时今日,还被赋予了“茶王树”的封号……
判断茶质,眼见为虚,口尝方才为实。
3、只有古树茶才能有“马蹄口”么?
“马蹄口”是坊间许多茶商经常用来向消费者力证其销售茶品是“古树茶”、“春茶”的凭据。
但在实践中,我们在生态茶和夏茶中都可以发现马蹄口。实际上马蹄口的产生是因为“撕扯”的采摘手法。
这种手法会给茶树带来不可逆的破坏,茶树上凡是被撕扯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发芽,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茶树死亡。
决定茶品品质的,应该是其内质而非马蹄口之类的皮相。对于爱茶之人而言,理应抵制此种以“马蹄口”当做卖点的荒唐商业手段。
4、树龄越高,茶品品质越好?
与此前提及的“茶树越高越粗,树龄越老”一样,都是源自商家的想当然概念。
原料阶段对于茶品品质影响最大的诸多因素中,权重最高的实际上是生态而非树龄。若进行茶质对比,生态环境优异的小树茶,其茶质会比生态环境恶化的古树茶为优。
另外,近年来因利益驱使,部分产区发现有茶农给古茶树使用除草剂的状况,选茶唯优而非择茶以老,茶友不可不慎。
5、市面上号称三四十年的古树纯料是否靠谱?
坊间不时可见所谓“三十年老班章古树纯料”、“四十年陈茶农自藏古树茶”等等,这些可以确定均系商家的欺诈桥段。
首先在这些所谓“陈年古树纯料”生产的年代,私人制茶(精制)是被严格禁止的,对于当时经济价值不高的普洱茶而言,茶农实在无需担此风险。
另外,在计划经济时代至1985年何仕华先生与骆少君女士证明古树茶安全无毒之前,古树茶是被认为可能有毒而禁止采购的。后来虽被证明无毒,但因条索品相不若台地茶好看,依旧乏人问津。
到了2001年,发现古树茶较同期的台地小树茶茶品转化速度快、口感厚实、韵底深沉。遂于网络上(台湾“茶巅话茶”)开始公开推荐古树茶将成为未来普洱茶市场的主流。古树茶方才因其茶质优异回到公众视野。
因此在此之后所有标称古树茶的茶品之真伪尚需具体辨别,而所谓“三十年老班章古树纯料”、“四十年陈茶农自藏古树茶”则无需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
6、二、三月份是否有古树春茶生产?
每年到了二、三月份,关心普洱茶的茶友就会从各种资讯渠道看到所谓“古树头春新茶”上市的消息,这些消息是否可靠呢?
真正有多年制茶经验的人都会了解,普洱茶茶树树龄越老,发芽时间越晚,部分产区的古树茶最早会在三月中下旬有少量发芽,真正稳定的量产多集中于每年4月的中旬,并因天气的变化会有小幅的波动,而饼茶的上市又要有一定的滞后期。
故而早在每年二、三月份就出现的批量“古树”、“春茶”、“纯料”,甚至是压制完毕正式上市的通货,其可靠性就值得商榷了——毕竟此时只有树龄小的台地茶才有量产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