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多年前第一次读德鲁克的著作的时候,看到德鲁克提出重点是做对的事情,不是把事情做对。我就百思不解,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这不是一码事吗?反正就是要做对。后来经历很多事情就慢慢开始理解德鲁克了,做对的事情是战略,是方向,把事情做对,是方法,是战术,战略要先于战术,没有正确的战略方向,一切战术都是白费功夫。但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理解,没有实践,感觉不够深刻。
直到几年前开始放弃自己以前从事的行业,去学做茶叶,从一个茶客,一个茶叶发烧友到茶叶老板,那不是一座山的距离,那可能是几十座山的距离。因为当我开始做茶的时候,并不知道该做什么茶,中国茶的品类实在太多了,每一个品类都可以说博大精深,没有企业能够囊括所有的茶品,所以确定做什么茶是非常难的。于是我们开始设立选择的边界,第一个原则就是做没有农残的茶叶,但是没有农残或者不打农药的茶哪里去找呢?最后经过多方了解和高人指点终于确定去云南找普洱茶。
盲目的我们驱车直奔云南,到了云南才发现延边上千公里都是普洱茶,而且每个地方的普洱茶区别很大,做哪里的茶又成了新的问题。这时候我们设立的第一原则就起作用了,找不打农药的普洱茶。根据行业专家指点,要想做不打农药的普洱茶,只能到深山古寨找古树普洱茶,古树普洱茶都是几百年左右的普洱茶树,甚至有上千年的普洱茶树,古树茶多分布在深山高海拔的少数民族古寨,价格高,病虫害少,没有打药的动机。于是我们开始沿边界对知名的茶山逐一考察。
这时候发现虽然寻茶之路艰辛万分,但总算走对了地方,古树茶的高品质真的令我这样的发烧友喜出望外,徜徉在茶叶多样丰富的口感中无法自拔。所以第二个问题又来了,这么多古寨的好茶,到底做哪些比较合适呢?于是我们设立了第二个原则,就是要我们自己都愿意每天当口粮茶的古树普洱茶我们才做,否则就是自欺欺人。有了这两个原则,我们终于可以找到我们要做的茶叶了,于是经过几十个古树茶山的考察,喝过几百种古树普洱茶,我们终于选出了我们确定一直要做的几款产品。
在选茶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慢慢明白德鲁克的做对的事情胜于把事情做对。当你找到好的茶叶原料,你总能找到相对应的制茶师,就算制茶师只能打60分,你的茶叶不会差,但是如果你的茶叶原料有问题,再牛的制茶师也拯救不了你的茶,就像再高级的制茶师也祛除不了茶叶里的农残。所以我们的结论就是做好茶胜过把茶做好,一个是选择的茶叶,一个是制茶的工艺,虽然两者都要好,但茶叶本身好是前提,没有好的茶叶,工艺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