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盘点|2018上半年,茶界黑历史大起底(2)
2017年05月21日

盘点|2018上半年,茶界黑历史大起底(2)

7月13日,央视财经频道《3·15在行动》栏目播出的“天价武夷岩茶调查”内容中,栏目记者到福建武夷山,对价格参差不齐且个别价位奇高的武夷岩茶进行暗访调研,并明确地把“武夷岩茶”列为“天价茶”。

截止到2017年,产量仅占云南省总产茶量4%的古树茶,和牛栏坑肉桂遭遇的情况类似,也是因为品种相对珍稀而被商家过度炒作追捧,造成中国茶叶市场另一个“著名的”普洱茶乱象。

12.广州发现“假茶大案”

7月24日,广东省公安厅联合广州市公安局,在广州市图书馆西门广场举办以“守护食药安全民警在您身边”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大型户外宣传活动。活动现场,警方披露了一个芳村茶叶市场的大案。

广州警方于2017年年底接到举报,称村茶叶市场一带多间茶叶档涉嫌销售假冒品牌普洱茶。广州警方开展抓捕行动,共捣毁假冒茶叶销售档口5个、仓储窝点9个,抓获涉案人员13名,缴获假冒品牌普洱茶饼共12.4万多饼。经估价,涉案价值超过1亿元。

经查,该团伙长期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销售假冒中茶牌、大益牌普洱茶饼,从中牟取暴利。

13.茶叶“过度包装”死灰复燃

7月,有媒体从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得到了一条最新消息: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辖区内的三家茶叶公司法人进行了集中约谈,对他们在上海市销售的西湖龙井茶被当地质监部门抽查认定为“过度包装”,进行批评教育。

上海质监局日前专门针对该市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茶叶商品包装进行了监督抽查,“上海茗丰”“昆明七彩云南”“(安徽)宁国市润之园食品”“天福茶业”以及多家龙井茶知名生产企业被“点名”,列入了这份对外公示的“过度包装黑榜”中。

此次,上海共抽查103批次茶叶,其中不合格30批次,不合格率接近三成,涉及茶叶生产企业17家。而不合格问题,无一例外地,全部指向了过度包装。

看了今年上半年的茶界“黑历史”,茶周刊真的感到很揪心,也期盼这些“黑历史”可以给大家敲响警钟。希望下半年,政府能加强市场监管、茶商茶企提高思想觉悟、消费者提高消费意识,减少出现“黑历史”。(来源:茶周刊;作者:编辑部)
 2-14052416435941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