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提到,如今人们对普洱茶最缺的是“信任”,因为信任的缺乏,于是彼此的链接不得不依赖大组织、大品牌。
由于市场缺乏“信任”,你做好茶、贵茶,成本摆在那里,消费者却质疑茶商暴利。
你好不容易收点名山茶,做一下广告炫耀一番,别人说你收一斤老班章,回去卖一吨。
总之,无论茶商做任何动作,总会惹来空前的质疑。
特别是名山茶,产量占比5%都不到,然而,山下到处是名山,名山茶已经是一个行业共推的品牌。任何之前广告打得叮当响的都不敢随便脱离名山的概念,因为脱离了名山的概念,他们的品牌价值,几乎是零。
这说明了市场的矛盾。
核心在于,名山茶的辨识度不高,鉴别的标准体系不够完整,对于喉韵陌生的茶客,会被台地茶对口腔的一刹那冲击所误导,而找不到标准。其实,在山上收茶是存在一定标准的。但是,每个人学茶的经历不一样,以致这个标准在销区无法统一。
现在的普洱茶行业实际并不完善,甚至在加工环节都不完善。比如说,炒制鲜叶的时候,就有人为了追求香气而加长炒制的时间。出来的茶香气是特别飘。但是无法长时间保存,无法通过仓储实现后发酵。
普洱茶的仓储,其实是一种后加工工艺,其目的就是通过恰当地存放使茶得到后发酵,从而使茶变得更醇厚,达到更好喝的目的。
很多资深茶客都知道仓储的重要性,都知道仓储不仅仅是存放,还是一种后加工技术。
走出车间的普洱仅仅是刚拿到“准生证”的婴幼儿,后期的仓储及转化是它的原生家庭,配合“人生经历”,决定一生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