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几天,有位老茶友来讨盖碗。
说,用来用去,还是村姑陈家这个盖碗好用。
无独有偶,前几天,一个骨灰级的茶友,下单之后,要求送盖碗。送俩。
上周,另一位新认识的茶友阿姨,也说村姑陈这盖碗不错,顺手,好用,赞不绝口。
这些茶友,彼此之间,都是不认识的。
年龄不同,志趣各异,地域参差。完全没有事先沟通过的可能。
却不约而同,相中了村姑陈家这只朴素的盖碗。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很多没有当面表态,但我知道他们一直很喜欢、并默默在用我家盖碗的茶友。
首先他们都不是贪小便宜之人。
其次,他们都是买得起景德镇那只5000块的珐琅粉彩手绘盖碗的主。
然而,阅尽千帆之后,用过了无数种材质和款式的盖碗之后,他们心照不宣地,仍然只喜欢用我家这种款式的盖碗。
一只白瓷的,上面只有简单的“小陈茶事”四个手书,或者,连字都没写,就是素白一片的盖碗。
跟那些青花的,手绘的,镶嵌的,珐琅的,斗彩的,粉彩的盖碗相比,这只白瓷的盖碗,真真是清汤挂面,纯粹素颜。
在某些场合,还稍显寒酸。
没办法,各花入各眼。
有些人不知道哪里好,这么多年就是忘不了。
这话放到村姑陈这只盖碗身上,也很适用。
《2》这只盖碗,也是我一直在用,并且,多年来舍不得换掉的一个款式。
它不是传统盖碗那种高圆的器形。
它是扁的,大肚子的,阔口的。看起来就是墩墩的,厚厚的,像个矮胖娃娃的。
站在一堆高挺的,细圆的盖碗里,它是那么不起眼。
甚至还有点丑。
但它是最好用的。
这种器形,口大,出汤快。就算是手脚最不麻利的人,出汤最慢的人,用这种盖碗出汤,也会比平时的速度提高一半——手脚慢,盖碗口大来弥补。
出汤快,就不易坐杯,不易坐杯,就不易喝下苦涩味极重的茶汤,不致于影响身体健康。
大肚宽口还有一个好处,什么茶都能泡。
泡武夷岩茶,可以容纳下水仙的粗壮条索,也可以堆得下肉桂的细窄条索。
甚至铁罗汉和佛手的宽大条索,这只大肚盖碗,也尽可相容,不生隙嫌。
泡白茶,它的宽口,可以容纳寿眉的粗枝大叶,也可以容纳白牡丹的芽秀叶长,连白毫银针的细巧针身投进去,也丝毫没有违和感。
一只盖碗,便可游走各品类白茶之间,倾倒众生。
泡红茶,不论是黄褐相间的坦洋功夫,还是素褐色的正山小种,抑或深褐带金的金骏眉,都尽可以衬托出它们的气场。
泡普洱,不管是散茶,还是茶饼,它一样笑纳。
并且,因为口宽肚大,它还可以让普洱宽大的散茶,在盖碗中轻松转身,从而均匀释放出茶汤来。
《3》这只盖碗还有一个好处,不烫手。
当然,不烫手的前提,是正确使用盖碗。
那些不正确的抓握盖碗的姿势,注定了无论使用哪种器型的盖碗,都会烫手。
这种烫手,跟盖碗无关,跟人有关。
而另一种烫手,则跟盖碗有关——材质的散热慢,热量蕴在里面,凝固不发,便极容易烫到手。
我从前使用另一种材质的盖碗,便经常烫成“红酥手”。
人家唐婉的红酥手,是手又红又白,十指葱葱。
村姑陈的红酥手,是烫红的,一边嘶嘶嘶,一边甩着,最后索性捏到耳垂上去导热。
当然李麻花也烫红过手。那就是红猪手了。其状之惨烈,不提也罢。
后来用这只盖碗之后,再没有被烫过。
它的材质,是薄瓷的,白瓷,白釉。
因为薄,所以散热快,沸水冲入盖碗生成的热量,被盖碗散热性极好的泥料,三下五除二,就传导到了空气中。
所以,只要正确使用它,正确抓握它,并且尽量快出水,就不会烫手。
有一些盖碗,泥料非常厚。
除了厚,还散热慢。
握在手上,厚实而笨重,并且整个盖碗都是烫的,犹如在握着一只烫手的山芋,只想快快把它扔掉。
在这种心情之下,谁还有心思,想着好好泡茶呢?
没砸了这只盖碗就算是极有定力了。
《4》当初村姑陈选这只盖碗,容量,是最先考虑的一个因素。
它的容量是极其标准的,是武夷岩茶的8克碗——现在那些流行装10克岩茶的,你换大盖碗了吗?
后来发现泡5克白茶,也相当合适。就一直使用了下去。
再后来,去景德镇,发现,盖碗全部是大号的。
跟它们相比,村姑陈这只盖碗,只是个小娃娃。
这只盖碗是100-110毫升的,也就是注水在100毫升左右,是标准的,而它的最大注水量,是110毫升。
之所以没有说固定的水量,而说一个浮动的水量,是因为,10毫升水,其实就一点点。
100毫升,矮一点点。110毫升,高一点点。
每次注水的时候,注满一盖碗,是可以目测的。但注100还是注110,要做到这么精确,除掉用量杯称量,便只能靠手感了。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手感只能在100到110之间浮动。
而景德镇的那些盖碗,那可就太大了。
不是130毫升,就是160毫升,或200毫升,甚至达到250毫升的。
天啊,那可是只巨大的盖碗。
这种碗,只有年代剧里才会看到吧——老爷端起一只盖碗,轻巧地吹了吹碗中的茶叶,嘴里说着,送客~~~~
若是用这种盖碗泡茶,就容易喝不准。
盖碗大了,投茶量便要增多,那是增加多少才合适呢?增加3克,5克还是8克?
哎呀,算晕了,还是掏个计算器出来算一算吧。
出门喝茶,还得带个计算器,累不累呀?
所以,宁可用这只不怎么好看,素颜的白瓷盖碗,也不选那些富丽堂皇的盖碗, 因为,它们容量太大了,端起来手酸,还喝不准。
《5》这只盖碗,并不贵。价格很平易近人。
买了很多来送朋友。
价格,是它独宠至今的唯二法宝。
试想,买了一只很贵的盖碗,岂不是天天要当小祖宗似的供着?
洗的时候不小心磕到了,伤心。
泡的时候不小心摔到了,伤心。
朋友来了操作不当砸到了,伤心还不敢表露出来,憋到暗伤。
买一只便宜的盖碗,心情便完全不同了。
因为便宜,所以伤得起。
磕了,换一只。摔裂了,换一只。砸到了,换一只。
不心疼。
因为不心疼,在使用的过程中,便心中坦然,拿捏得当,运用自如,举重若轻......
然而,恰巧是这种放松的状态,更容易保护好盖碗不受意外之伤。
过于紧张,动作僵硬,容易出事。放下包袱了,反倒是肌肉放松,思想松驰,手脚灵便,协调得当,不易失手。
倒是可以把一只趁手的盖碗,用得长长久久。
就像生命中那些你在乎的人和事,越是在意,越容易失去。反倒是去留随意些,能留得更久。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