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不得不提到一个茶企的名字——中吉号。
在麻黑村寨中,几乎无人不识“深山茶人”杨世华与他的中吉号,与他合作的茶农也不在少数。据悉,如今与中吉号签下的麻黑寨茶园面积,达到1000余亩,古茶园内茶树近万棵。
这个数量,即便在产量可观的麻黑寨中,也是鲜有单一茶企能及的。
“深山茶人”三进麻黑开创另一个“麻黑故事”
为什么麻黑人接受中吉号,抑或中吉号钟情于麻黑茶?这得从麻黑茶价格大幅度动荡的时候说起。
在麻黑走访的过程中,已经70多岁的当地茶农郑大爷告诉我们,2004到2007年间,由于普洱茶大热,麻黑茶价格跟着大环境一路水涨船高,从几块、十几块一公斤一年翻几番到了四五百块钱一公斤,供不应求。麻黑人终于从“屋顶都漏雨”的状况解脱出来,多数人家都开始盖新房。
没喝懂麻黑,谁敢妄谈易武?
然而到了2007年结束,普洱大崩盘来临,茶叶滞销,麻黑茶叶价格落得很厉害,降到一百来元一公斤都几乎卖不出去:“刚盖好新房却又要面临揭不开锅。”在那个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囤积了大量的毛茶。
“还好这个时候,杨世华与他的中吉号来了。”
而据杨世华回忆,在麻黑建立基地前,他曾“三到麻黑”。第一次是2006年观光而过,看到遮天蔽日的密林掩盖着原始村寨,当下只觉环境绝妙;第二次是2007年普洱崩盘后选择做自己品牌,偶然听到麻黑此名,便徒步到麻黑寨喝下了让他定下决心的绝妙茶汤;第三次来到麻黑是2008年,这一次,他带满了现金,“基本上把寨子里的茶都收起来了,有四五吨左右的量,自此有了‘纯麻黑’这个产品,在业内开启了以名山命名的古树茶规模化制茶时代。”杨世华如是说。
当地茶农老何在茶语网的走访中如此说道:“对于杨总,我们都只喊‘杨大哥’,一是因为他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麻黑,二是他本人真性情,像大哥一般豪爽。”
在老何的回忆里,中吉号当年收走麻黑料后制成“纯麻黑”并且一炮而红,而无论他还是杨世华,在收茶之时谁都没敢确信这个结果。至此,麻黑茶价格又开始迅速回暖,这个速度高于其他大部分普洱产区。
而带动这一现象的中吉号,当即与麻黑多户茶农签订了长期的合约甚至在麻黑寨购置了自己的基地,迅速在麻黑掌握了绝对的资源与话语权,为自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一点,与中吉号对“基地”概念的建设以及完整产业链的生产营销理念有着不小的关系。
这依旧是让人喝到无限向往的茶
有着敏锐洞察力的杨世华认为 " 好产地出好茶 ",从长远来看,好品质的茶,一定会有旺盛需求,所以创立了以乔木古树茶基地建设为核心的中吉号。麻黑,成就了他做茶理念的第一步。
而助力中吉号第一步的,亦是麻黑。至今回忆起那一口定江山的麻黑茶汤,杨世华眼中仍充斥着无限向往:“干茶并不规则,粗枝大叶的,但比较肥壮,颜色要比一般的茶深些;无论是茶汤的浓度还是厚度都够,入口比较绵和顺,但是那股劲头回过来的时候又让你感觉到它在慢慢扩张,充满了活力,仿佛手心攥着很有弹性的东西,握紧后慢慢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