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一直以来被誉为喝茶人的终点,品鉴普洱茶自然成了一门不简单的“必修课”,一些爱茶的朋友,哪怕喝了好几年茶,遇到普洱茶还是会大呼喝不懂。
好茶就像有趣的灵魂,隐藏着很多秘密,今天,我们来细数一下昔归茶那些不被人注意的小秘密吧!
名字太多?
蛮鹿、蛮绿、忙六、忙鹿、忙麓、锡规、昔归、嘎里古茶,这些名号都指向一款茶:昔归。
昔归什么意思呢?在傣族话里来讲是:搓麻绳的地方,但个人感觉这个词用汉语解释就已经很唯美了,那昔归是怎么来的?
《缅宁县志》记述:“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同音过来蛮鹿就是忙麓,锡规就是昔归。
在《临沧县志》记述中有这样的记载:“较名贵的初制青茶是忙六茶和晓光山茶,忙六茶产于邦东忙六山,茶水的浓度高,清澈,经久耐泡,饮后爽回味,"忙六"在方言中和“忙麓”是同音的。
其次是关于嘎里渡,因为嘎里河在此注入澜沧江而得名,但因嘎里河入口处是一片几百亩的河滩,嘎里渡主要建设江的南岸;后来叫西归渡,是指景东人从西方渡江归来之意;再后来临沧人就改叫昔归渡,这也就是昔归的来历。
02长得真的特别丑!
这个丑,说的是外形,包括古茶树和晒青后的条索。忙麓山昔归茶是邦东藤条茶,也称作邦东大黑叶,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好看不到那里去。
它的干茶条索,有才的人用十二个字精准的概括:“柳叶形,黑荆条,背无毛,梗难瞧”柳叶形就说条索瘦长,黑荆条就说色泽偏深偏暗,背无毛,说的是不显毫,梗难瞧即有红梗、梗长,多马蹄的现象。
03低海拔也能出好茶!
好茶的出生地往往有条铁律:高山云雾,而澜沧江边的昔归茶最低海拔才有700米,最高海拔也没有超过1400米,是什么气候让昔归形成了这样的滋味,我们来看看专家们的解答:
澜沧江西岸的忙麓山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温和,日夜温差大,森林大面积覆盖,澜沧江云海弥漫。其早朝阳晚背阴的山势,使得日照时间短,且多为漫射光照射,加之雨量充沛,湿度大,土壤富含腐殖质,土质疏松,含有茶树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4昔日的县委茶?
1970年实行集村运动,忙麓山上的村民陆续搬到了昔归村居住。从那时起,昔归村每年精制100公斤昔归茶上交,县里作为接待礼仪用茶。当时茶农们称之为“县委茶”。
普洱茶的“五味”
甜、酸、苦、辣、咸是我们味觉能够体会到的、最直接的味道。
而普洱茶的味道主要由甜、苦、涩、酸、水这五味组成,其中甜、苦、涩是茶叶本身正常的滋味特征,而酸和水则是不好的味道,可能是加工制作或者储存过程中出现问题。
甜
普洱茶的甜并没有想象中如喝糖水那般浓烈、明显,它一般经过数次冲泡之后才会慢慢释放于普洱茶汤当中,使人产生回甘。
越到后面随着其物质析出量减少,茶汤变淡,此时虽然只会有一些甜的余味,但是伴随着苦、涩相间的味道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进一步产生甜味,此时的甜反而更加明显。
所以喝普洱一般到最后几泡,随着苦涩味消失,汤中只剩下纯粹、干净的甜味,清甜而又爽滑。
苦
苦味虽然不受人类味觉的欢迎,但是它在普洱茶的滋味当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所谓“不苦不涩不是茶”,是因为适当的苦不仅是普洱茶回甜的必备条件,也是普洱茶后期转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先苦后甜在优质的普洱茶当中尤为突出,苦味逐渐在舌尖化开,回甘随之而来,或者舌底微苦,再生津不断,这样的苦是品质好的体现。但如果苦而不化,就不能带来愉悦的品饮体验。
涩
准确地说,”涩“是一种感觉,苦和涩在普洱茶中通常相生相伴,“苦能回甜、涩能生津”,涩同样是普洱茶后期转化和口舌生津的物质基础。
茶的涩感是因为茶叶中的单宁在起作用,云南大叶种茶的单宁含量高于普通的小叶种茶,因此普洱茶涩感会比较明显。但是这种涩感会随着普转化逐渐减弱,甚至完全消退。
涩的表现和苦一样,以化得开、化得快为佳,苦和涩虽然单拎出来都让人皱眉,但却是普洱茶重要味觉元素。酸
一般来说一些食物中的酸味会让口感更好,引起人们的食欲,但普洱茶中的酸味却是品质差或茶叶变质的征兆。
原料差的普洱茶,比如云南省以外的茶青或者一些灌木型茶树原料制成的普洱茶都比较容易产生酸味。
另外加工过程中如果因为摊晾不及时、蒸汽温度过高或者干燥不彻底,制成成品茶后很可能都会产生酸味。
最后就是存储环节,湿仓环境中湿度过高也容易让茶叶吸潮、使茶汤发酸。
水
水味,顾名思义名,茶汤寡淡如水,喝不出任何的”内含“,是一种茶水稀薄、空洞的感觉。这不一定是因为内含物质少,也可能是融合度的问题。
有些茶叶香气、滋味都没有问题,但是就是感觉闷着出不来,茶汤中能喝出水的感觉,就好像过了保鲜期的食物,没有新鲜度。
这五个味道看起来简单,却把握着一款普洱茶品质的大方向。只要掌握住这五个大方向,也就能轻松品味一杯茶了。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