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产地 > 邦崴古树茶特点
2017年05月21日

邦崴古树茶特点

澜沧江边万丈悬崖聆听滔滔江水声,上百年、千年不等的古茶林就静静的矗立在偏坡的园地里,俯视着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沧桑变化,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画面?然而千年过去,这片经历过千百年风雨洗礼的茶林,依然以顽强的生命巍然屹立于峭壁和群山之中。

邦崴(wǎi),澜沧富东乡邦崴村,该村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清末,邦崴就是当时生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产茶之地。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山青水绣,最有利于高品质茶的生长。

邦崴村有居民730户,人口2794人,以汉族和拉祜族为主。邦崴村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各寨子旁,成片种植和零星种植相结合,茶树品种以大叶种普洱茶为主。全村有茶叶6200余亩,古茶面积1650多亩,10万多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茶树基部直径在20公分以上有2286多株,有不少茶树一株就能卖万元以上,其中邦崴二茶王单株年产值达8万多元。

这是一个多数中国人和印度人都未曾听说的故事:1997年4月8日,中国国度邮电部刊行《茶》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茶树》就是澜沧邦崴古茶树,面值50分。这张“国度名片”终结了一个多世纪的茶树原产地之争,向世界宣告:1991年发明的澜沧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全世界范畴内发明的唯一陈腐的过渡型大茶树;茶树原产地不在印度,而是在中国云南,具体坐标直指澜沧邦崴。

古树茶的体貌特征

邦崴古茶对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幅8.2×9.0米,根径处干径1.14米,最低分枝高70厘米,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茶树叶征平均长13.3厘米,宽5.3厘米,叶型长椭圆,叶顶渐尖,叶面微隆,有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质厚软,叶齿细浅,叶脉7~12对,叶背、主脉、叶柄多毛。鳞片、芽叶、嫩梢多毛,芽叶黄绿色,节间长3.7厘米。花冠较大,平均花径4.6×4.3毫米,绿色,外无毛。边缘有睫毛,内有毛,花梗长平均1.37厘米,苞痕2~3个,果径平均2.8×2.5厘米,果型扁圆或肾形,果皮绿色有微毛,外种皮上除有胚痕外,还有一下陷的圆痕。抗塑性强,未有冻寒或早寒的发生。

邦崴古树茶的特点

香气高锐持久,香甜质重饱满,滋味浓烈。醇厚稳健,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汤色清澈明亮。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专门成立了“茶文化专家委员会”,意欲发挥其在民族地区的优势,与地方政府联手开发茶叶产品以实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受“茶委会”的委托,本寨主第N次飞赴彩云之南,深入各大茶山寻茶,最终锁定茶祖文化发源地邦崴,确定只做古树纯料的普洱和滇红。

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崴村。这棵身高12米、基径1.14米、1800多岁的古茶树王,一如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见它时的模样,不见一点岁月的沧桑。别说我,当地耄耋之人说,他们小时候这棵大树就这样,仿佛一点没长。

这是20年前的古树王(资料照片)

这棵【茶祖】古茶树王原来的主人是魏云顺、王瑞英一家,他们家有好多好多这样的古树,这棵是最高最粗的一棵。王瑞英告诉我们:20年前政府出资2000元将该树收归公有,委托他家代为看护,近几年政府又给他们一月1000元看护管理费。一家人尽心守护、管理,不采树上一叶,每有风吹落叶,她才一片片拣起来。片片都是宝贝。

王瑞英带我们到她家,指着楼前的另一棵古树说,它的树龄稍逊于古茶树王,据信也有1500年以上,村民称之为“二树王”。【注意:画面中间那棵小树不是二树王的主干,而只是旁边冒出来的一棵小树;真正的主干在偏左边,不仔细看不太明显。基围直径也接近一米了吧。】

王瑞告诉我们,邦崴山上这样的古树,原来漫山遍野、房前屋后、角角落落到处都是,大多被砍掉了,现在保留的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

我听了很震惊、很可惜。细问之下才知道,这种现象不仅邦崴,周围方圆百里都是如此,山里人一直把这些长得歪七扭八不成材的树当回事,当时绿树叶子也卖不了几个钱(据说八十年代2毛钱一斤还是一公斤)即使采茶,人们也不愿爬高采摘古树叶,后来兴起的台地茶又好管理、又好采、产量又高。山区人民生活清苦,吃饭问题一直解决不好,村民就砍树开荒种粮。一直到八十年代末,还在砍树,平整出一块块土地来种玉米。“现在这些树,大都是在平整不出平地的边边角角,才保留下来的。”盛易祥。

不知咋的,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文物,文革期间,文物遍地,我家里的八仙桌是明朝的,腌菜坛子是清代的,尿壶都是民国初期的,整柜整橱的线装老书。领袖一声号召,全砸了、烧了。残存的,现在都成了传家宝贝,价值不菲。

虽然历经过长期的人为砍伐,但像这样胸围一米左右、树龄五六百年的古树,村中还是随处可见。

随着普洱身份的不断提升,村民的保护意识强了,政府也加强了保护和管理。

邦崴村海拔2000米左右,云雾缭绕,气候适宜云南大叶种古茶树生长,几百上千年,岁老根弥壮,阳焦叶更阴,不施肥和药,品质高大上。

这些茶树都各有其主,每当采摘季节,茶农们都辛苦地爬树采摘。古树采摘比台地茶难多了、产量也少多了,这一棵树多的能采二三十斤鲜叶,少的只能有十几斤。

古树、纯料的兴起,也就是近三四年的事,我个人认为这是对中国茶界多年来【缺德】的一种反应。据权威媒体《新民周刊》的深度报道,中国98%的茶都打农药,所有省份、所有茶类几乎全军覆灭,天福、吴裕泰、中国茶业等等这样的著名茶企无一幸免。

这样的报道让人信心顿失、让茶客们无所适从,“我们到底是喝茶还是喝农药?”,我的回答是:不是还有那2%吗,我们改变不了现状,就自己费点劲,去寻真······

这2%不打药的茶里面,古树茶是主要的茶种:

一,古茶树在高山之上活了几百上千年,岁老根弥壮,阳焦叶更阴,不用化肥农药,长得足够好;

二,当地人少地多,茶农家里茶园太多,采都采不过来,哪有空施肥打药;

三茶山上山高路险,就算有心思施肥打药,也过于艰难,太不现实。

因为古树少、采摘困难、产量少,古树茶相对台地茶的价格要高得多。春季茶商云集等待收购时,一斤鲜叶最高可到200多元,而最低也要50元以上,4.5斤以上才能出1斤晒青毛料,压饼前还要拣出黄片及杂质。

古茶树不打药,茶农们用粘虫纸来防治虫害。

这样树干胸围超过七八十公分的古树,一般都单采单做,制作成单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