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从倚邦、易武到佛海看普洱茶的产、运和销流变史
2017年05月21日

从倚邦、易武到佛海看普洱茶的产、运和销流变史

 20多年前刚识得普洱茶的时候,得到的信息就是:“普洱是一个茶叶集散地,也就是一个生产、加工和交易的中心。从这里运出去的茶,叫普洱茶。”后来迷上普洱茶了,又了解到倚邦、易武和佛海也是这样性质的所在,就糊涂了,到底是以哪一个为中心?围绕它们的普洱茶的产、运和销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早就有一种要梳理一下这些关系的冲动,怎奈手上资料杂乱无章,百度上的“故事”版本倒是很多,但大多数道听途说良莠不齐,整理起来毫无头绪,很多时候,凡有茶友问到此类问题,我总是既惭愧又惶恐,多数时候要么是含糊其辞敷衍过去,要么就顾左右而言它,至今作为心病一直搁浅。
有病得治,何况这是忍无可忍的心病了,在痼疾+强迫症的驱使下作为理科生的我,不得不勉为其难,做一些粗浅的尝试,不为名就,但求心安。
普洱茶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云南茶叶的发展史,这是专家们研究的很大的学术课题,作为普洱茶的业余爱好者,我自然无力施为,也无意置喙,只想以旁观者的角度,找到几个普洱茶历史上的关键地为纲(银生—普洱—倚邦—易武——佛海),再以当时普洱茶的产—运—销状况为目,串联起来,做成一张纲举目张的网,让和我一样的普洱茶爱好者们一眼看明白。
提普洱茶从无到有,由兴转衰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提几个与普洱茶加工、制造、贸易息息相关的地名,这些特殊时期的地名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年代的更迭以澜沧江为主线依次由北向南延伸:
银生——普洱——倚邦——易武——勐海
银生
——散收时代(唐宋时期)
云南茶最早有文献记载是在唐代,当时叫银生茶。
唐以前,产地和销量都没有数据可查,因此只能从“濮人制茶”的故事和大茶树的树龄去推断远古时代居住在云南的先民食茶、饮茶的历史。
唐宋时期,也就是云南的南诏、大理国时期,今滇南一带的古茶山已具雏形。据唐代樊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864年)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
当时出产的茶叶可称之为“银生茶" ,即今普洱茶的前身。但当时的“银生茶”是“散收,无采造法" ,即没有固定的采摘季节,没有内地团饼茶的采制技术。
产地:银生时代,云南茶的产地范围较大,即“银生城界诸山”,指当时南诏银生节度辖区各茶山,包括今普洱、西双版纳境内各茶山。
运输:“银生茶”虽然比较原始、落后,但已作为一种土特产品通过原始交通工具(人或马),首先是通过银生城(今普洱市景东县)运送到南诏的政治中心,一部分在大理一带消费, 根据“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推断,另一部分有可能再由大理中转,往北进入当时吐蕃的神川都督府,再进入西藏。
销区:云南大理一带或西藏。唐代,唐、吐蕃和南诏战事不断,时打时和,来往频繁,如唐朝和南诏吐蕃联军的天宝战争,南诏称臣于吐蕃,吐蕃人喝到的茶,既有可能来自唐(唐蕃古道),亦有可能来自南诏(滇藏古道)
普洱
——一举成名(明末——民国)
唐代,位于今天景东县的银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宋、元以后,一个更靠近各大茶山的小城逐渐取代了银生城的地位,
元时,这个小城名为“步日部”,明代改名为普洱(即现今普洱市所在地)。
明万历年间谢肇淛的《滇略》中记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之。”
只可恨这谢先生用字太精简,导致此时的普洱仅仅是“普茶”,还未能正全名,直到明末清初方一智所著《物理小识》(其稿明末完成,由其子方中通、方中履等于清康熙三年1644年出版)中说:“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普洱茶”才得以正名,也由此一举成名并发展成云南茶叶的主体部分。
至清雍正——道光年间,普洱茶成为贡茶,借助此光环,普洱茶无论产量和销量,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道光五年(1825)阮福著《普洱茶记》亦载: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京师尤重之”。清设“普洱府”,府治设在今宁洱县。距今200多年前,十二版纳出产之茶,盖集中普洱制造,随着普洱茶名扬天下,商贾云集、马帮汇聚的思茅普洱自然成为滇西南一带乃至整个云南最著名的茶叶集散中心,其辉煌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产地:“车里”产区普洱府管辖范围之十二版纳,包括古六大茶山的“大山茶”和车里、勐海一带的“坝子茶”。
运输:
明代主要由车里产区经滇藏茶马古道运送到滇西北的永宁府(今丽江宁蒗),于藏人进行茶马互市。
清代普洱茶的运输,从普洱出发的茶马古道有四条主干线:
向北可至昆明经邻近省份达京城;向南经佛海打洛至缅甸;向西过糯扎渡口至澜沧再运往缅甸;向东经整懂、分别至易武和江城出老挝。
另:清顺治十八年(1661 ),应达赖喇嘛及青海根都台吉之请,吴三桂奏准清廷在北胜关(今永胜县)开茶马市场,从此,来往于丽江到普洱之间的古宗商人络绎不绝,每年运往藏区的茶叶高达300万斤。
销区:京师、邻近省份、藏销和侨销。
倚邦
——贡茶光环(清·雍正——清末)
说普洱茶的历史,不能不提倚邦,即便它是小叶种茶。
因为普洱茶最风光的贡茶年代,始于倚邦。
倚邦茶山
普洱贡茶始于何时?有说明代,有说康熙年间,有说雍正时期,但雍正以前的说法要么只是口口相传,要么相关文献资料偶有只言片语且语焉不详,不足为凭。至雍正十二年,文献中有了正式的明确记载:
曾任云南布政使的广西桂林人氏陈弘谋撰写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的《培远堂偶存稿》收录了清雍正十二年三月的官方文告《禁压买官茶告谕),内有“每年应办贡茶,系动公件银两,发交思茅通判承领办送..等文字,可见当时普洱茶已进贡清廷且是由“思茅通判承领办送” ;
另据清宫《内务府奏销档》载:“雍正十二年(1734) ,时任云南巡抚张允随所进贡单中有普蕊茶一百瓶…
清道光《普洱府志》和《清实录》载,自雍正十三年(1735)始,普洱贡茶由倚邦时任土千总曹当斋负责采办,这是清廷在古六大茶山任命的第一位普洱贡茶采办官。至此,以倚邦茶山为中心的六大茶山贡茶供给地始成规模。
而倚邦缘何在六大茶山中独领风骚?有3点原因:
1、倚邦的在古六大茶山中历史悠久。倚邦种植茶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述到南诏(三国)时期,据云南《明史》记载,倚邦茶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从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开始,六大茶山版纳的治所便设在倚邦,倚邦作为六大茶山的实际行政中心的地位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