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从倚邦、易武到佛海看普洱茶的产、运和销流变史(3)
2017年05月21日

从倚邦、易武到佛海看普洱茶的产、运和销流变史(3)


(4)易武至思茅(今普洱市):向西南途经曼迁-倚邦-补远(吊井)-勐旺-黄草坝-弄坝达思茅,全长470华里。
(5)易武至宁洱:向北微西途经曼洒-曼乃-象庄-整董-曼克老-曼老街-大树脚-石膏井达宁洱,全长610华里。
(6)易武至车里(今景洪):向西途经纳堵-勐仑-勐宽-橄榄坝达车里(景洪),全长300华里。
(7)易武至车里(今景洪):向西微北途经牛滚塘-渡罗梭江-基诺山石嘴达车里(景洪),全长230华里。
易武茶马古道青石板一段
(二)、以易武为起点通往国外的驿道
清乾隆年间,元宝茶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茶道由易武经缅甸、泰国至香港,远销美国、法国、南洋等地。民国10年,茶商新开通易武经老挝乌德至越南莱州的驿道。通往国外的驿道有4条,总里程1480华里。依次为:
(1)易武至老挝勐悻:向南途经勐醒-勐远-曼各-勐捧-勐满边境入老挝达勐悻,全长410华里。
(2)易武至老挝磨丁:向东南途经老白寨-会都-纳卓-勐腊-龙哈-磨歇-尚勇-磨龙边境入老挝边境的磨丁,全长550华里。
(3)易武至老挝丰沙里:向东南途经洒代-新山-勐伴-老挝的勐奔达丰沙里,全长280华里。
(4)易武至老挝乌德:向东途经曼洒-曼腊-丁家寨出境进入老挝达乌德,全长240华里。
由于年久失修、交通改道等原因,现在保存完好的已经很少了,只有少部分残留下来。如今易武镇境内尚且保留的青石板茶马古道有19段,总长10617左右。
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
销区:除由数条茶马古道至思茅普洱再销往国内外(请参看普洱销区)之外,尚有易武至江城、至车里,至石屏、至老挝等地。
佛海
——茶业复兴(抗战时期)
再看昔日集散地老大思茅普洱,民国初年缅甸(英属)、越南(法属)、暹罗等南邻诸国销区,被印度及日本国蚕食,普洱茶遭到排斥,印度更是不容普洱茶进口。省城昆明四川方面,年销几万担的市场,也被新兴的景谷茶、勐库茶取代,缘因景谷、缅临一带出茶较早,产茶较旺,到达昆明先于思茅十日,故能抢做头盘生意。三四十年代,景东、景谷两县年产茶叶约12000担,以景东县属之景谷街(距景东县城四站半)以及景谷县之龙潭街(距县城约60里)为新的集散地,以销四川及本省为主。真是世事难料,风水轮流转,昔日银生城似有重振雄风之势。
而思茅普洱运出的茶叶,对内无法与低价的景谷茶竞争四川市场,对外被印茶排挤,双重打压下,思茅茶黯然衰退。以民国七、八年(1918-1919)与光绪(1908)比较,产销量减少了50%-60%,且有逐年下落的趋势。抗战前夕,思茅茶叶更趋没落年产销总额仅5000余担,普茶销区,印度、暹罗和四川等地已然绝迹,仅3000余担紧茶售与一根筋只认思茅茶的古宗人(藏人),另外少量运至昆明。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昔日老大普洱轰然倒塌,古六大茶山的老新领袖倚邦、易武亦随之衰退。
这正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同历史时期星光煜煜的普洱茶集散地一个个黯然消退,最后的接力棒该交到谁手上,抗战时期,谁能堪当茶业复兴的重任?
清代,思茅的茶叶主要来自以倚邦为首的古六大茶山,后随着倚邦茶山的衰落,又由新崛起的易武支撑,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古六大茶山所产的山茶日减,思茅商制茶原料主要来自勐海所产的坝茶。
因澜沧江流贯境内,江之东称江内,即六顺、镇越及江城之西、思茅之南与车里之一部,所产之茶,通称大山茶;其产地以倚邦、易武、曼撒、架布、曼砖、莽芝、革登、曼松、攸乐等处为主,而以攸乐为中心。江之西为江外,即佛海、南峤、车里三县及宁江设治局地。所产之茶,通称坝子茶,其产地以佛海、南糯、苏岵、勐宋、曼芳、勐遮、顶真、勐混、勐阿、曼软、勐亢等处为主,以随南糯、勐宋为中心。以产量言,江外较江内为多。
佛海一直是滇南地区重要的产茶地,民国年间,成为西双版纳地区的茶业中心,后又取代思茅,一度成为滇南和云南茶叶产销中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来自易武、倚邦等地所产的山茶日减,故思茅茶商只能拿山茶作为盖面和梭边,大概每一圆茶的原料构成,坝茶占了95%的比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迫于战事,中茶公司开始内迁,并指派专员郑鹤春、技师冯绍裘到云南考察茶叶产销情况,得出云南茶叶资源丰富,适合茶叶加工生产之结论。
1938年,也就是距今80年前的12月16日,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中茶的前身)成立。缪嘉铭为董事长,郑鹤春为总经理,初步商定在佛海、顺宁、宜良三地设立实验茶厂。
白孟愚
同年,白孟愚受云南财政厅委派,到佛海筹办“思普区茶叶实验场”,现在南峤县(今勐遮)创办茶叶实验第一分场。
范和钧
1939年,原任湖北恩施副厂长的范和钧先生与清华大学毕业的技师张石城先生带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技术精英,取道滇缅公路,经宝山、芒市、腊戌、仰光、景栋等地,前往佛海县(即现在的“勐海县”)境内考察当地茶叶产销情况,开始筹建茶厂。
在范和钧、张石诚跋山涉水地前往佛海的同时,白孟愚的“云南思普区茶叶实验场南糯山制茶厂”率先成立,开创了思普区制茶厂和用机器加工茶叶的先河。
1940年的元旦,在历经时任县长阻扰等一系列困难之后,佛海实验茶厂正式成立了,由范和钧先生担任第一代厂长。是年,佛海实验茶厂生产红茶93担,绿茶39担,圆茶400担(委托同昌号和玉溪人陈玺加工),云南经济委员会服务社生产紧茶1000担。滇茶销藏达到高峰,全年销量达4万余包,合计1500吨左右。
1939年至1940年,在省茶叶公司的指导下,先后创办了复兴茶厂(现昆明茶厂)等茶厂,顺宁(凤庆)实验茶厂、佛海(勐海)实验茶厂、宜良茶厂、复兴茶厂和康藏茶厂。云南中茶公司的成立和一系列茶厂的创办,开启了云南茶业现代化之路,不仅为抗日战争换取了急需的外汇,也为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地位的复兴之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2年,由于日军攻入缅甸,佛海茶叶出境通道被阻,同时,佛海地区遭日机轰炸佛海茶厂员工大多数撤离,茶厂停产进入保管期,厂方物资由佛海服务社李拂一负责接受,刀国栋、周光泽等留守。
抗战期间,尽管由于战争原因,佛海地区的普洱茶生产受限、运输被阻,却永远浇灭不了云南茶人不屈不挠,奋发图强,以茶业兴国的雄心壮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勐海,这个拥有悠久种茶历史的小县城,它接过普洱茶曾经的辉煌之地思茅、倚邦、易武的接力棒,从此,代代相传,成为时下普洱茶生产、加工和运输的中心,在当今普洱茶的产量、产值、品牌数量上均名列前茅,享誉海内外,无可争议地当选普洱茶新的武林盟主,不愧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