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勐海县有名的古树普洱茶山头茶(2)
2017年05月21日

勐海县有名的古树普洱茶山头茶(2)


布朗族迁到老曼娥已有1370余年,种茶史已上千年。至今,老曼娥尚有古茶园3205亩,海拔1300米左右。老曼娥是个典型的山间小盆地,其北面有“各楞达帕”山,西边有“依么依么”山,南边有“寨双”山,东边有“拱拱”山。山间有一条“翁岗岗”河经过缅寺下边向东奔流。山河之间,有15片古茶园。
对于老曼娥,一般人只知道有甜茶和苦茶,其实,品质最好的当属“纯料古树”。
路南山
路南山,当地人叫“雷达山”,在路南山两侧,有三片古茶园:西侧有帕真、帕沙、南侧有南盆。这三片古茶园有相似的“茶韵”:香、甜、润,可以称为“路南山茶”。
茶山介绍
路南山,当地人叫“雷达山”,位于214国道勐(海)景(洪)公路以南,是勐海县与景洪市的界山。
路南山是澜沧江支流南卧河-南爱河(从西南往东北汇入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南阿河支流南播河、南背龙河(从西北往东南汇入南阿河)的发源地。
在路南山两侧,有三片古茶园:西侧有帕真、帕沙、南侧有南盆。这三片古茶园有相似的“茶韵”:香、甜、润,可以称为“路南山茶”。
在“路南山茶”中,帕沙茶早已名声在外,南盆茶和帕真茶很少被人提及,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南盆村委会是勐龙镇最北边的村委会,有7个村民小组、5个大寨子,多为僾尼人。南盆茶为迁入的僾尼人所种,古茶树树龄一百多年,古茶园主要有四片:曼梭腊(意为“最适合种茶的寨子”)-南盆老寨-龙秋大寨-南盆中寨。景洪市有过部门最新调查,南盆有古茶园800多亩。南盆茶为甜茶,白毫多,涩味不显。此外,在距南盆数公里的路南山麓,有两个叫“路南”的拉祜族小寨,茶质很好。
从南盆往西翻过路南山,就进入另一片鲜为人知的古茶园-帕真古茶园。
帕真村委会有13个村民小组,其中9个村民小组有古茶园,总面积2900多亩,古茶园多分布在路南山(雷达山)西侧的密林中,所以外人很难见到。
从帕真往西南,越过两村仅三四米宽的界河“那互戈玛”,就进入帕沙地界。
帕沙古茶园在路南山往东南延伸的支脉上,西连帕真,南接南盆和贺开的邦盆,东望贺卡的广冈,绵延10多公里,总面积3000多亩,茶树树龄在200~500年之间,密度为125株/亩,代表性植株帕沙茶树1号,海拔1753.7米,树高7.8米,目前该树归帕沙村民飘二家所有,被誉为帕沙的茶王树。
帕沙古茶园主要分布在以下片区:楞班各脚(老寨村外面的山,最古老,古茶树多年在中寨周围)-竜庸(祖坟山)-南亚各麦(南亚河源头)-仆吹吹玛(特别大的老基地)-罗冈仆吹(石头多的老茶地);还有一处叫牛老朗各脚(老牛滚泥塘的山地),这是帕沙与帕真的交界地,其间有界河那互各麦将两村隔开,使两村古茶园隔河相望。
帕沙的僾尼人与布朗山的新老班章及勐混广别的僾尼人有亲缘关系,帕沙、班章、广别3个寨子的古茶树有很大一部分树龄相似,茶韵相近。班章寨子建于1476年,到2012年已有536年历史。
帕沙、帕真、南盆“路南三寨”,分属于路南山三个水系,受不同“水系”和风向以及植被、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树龄大小的差距,“路南三寨”古茶树在具有香、甜、润等共性的同时,又各具特色:帕沙茶香气高、汤色亮、耐泡;帕真茶茶气稍重山野之气强;南盆茶水甜,涩不显,耐泡度稍弱。
值得一提的是:紧靠南盆的“南帕”,属嘎洒镇,处在路南山往东南延伸的支脉帕朴各脚南侧,也有口感不错的“南帕茶”当地人说茶与易武茶相似。
贺开山
贺开村委会与曼蚌村委会都属于勐海县勐混镇。从勐混坝子南望,两个村委会尽在眼中。作为西双版纳州连片面积最大且最具观赏价值的古茶园,贺开古茶园早已名声显赫。而与之相邻的曼蚌村,特别是曼蚌出的古茶树的广别寨子,却被人遗忘。
“广别茶”以自己数百年积聚的高香与苦涩,企盼着出头露面的这天。
贺开村委会与曼蚌村委会都属于勐海县勐混镇。贺开--广别古茶园简称“贺广”古茶园。古茶园分布在勐混镇的贺开村委会和曼蚌村广别村民小组。“贺广”古茶园海拔在1400~1700米之间,面积8010亩,均为普洱茶种。
在贺开古茶园中,贺开古茶园东部的广冈,隔南河与帕沙古茶园相望;东南部的邦盆,在布朗山的西北部与路南山南脉的南盆相连;中部的曼弄新寨、曼弄老寨、景迈、南囡等主体茶园,连绵不绝,蔚为大观,其南部直通布朗山,与老班章古茶园山水相依;北部隔南嘎浪一南混河谷地,与格朗和乡帕宫村的南模、阿鲁等村寨相望;西部隔山间小溪,与曼蚌的广别古茶园相呼应。广别古茶园主要分布在以哈尼(僾尼)的广别为主的4个哈尼族、拉祜族寨子的风景林中。
“广别”,傣族译为“松林山下的寨子”,僾尼人译为“搬家出来睡觉的地方”。
由于地处霸气的布朗山古茶园和柔润的路南山古茶园的“中间地带”,“贺广茶”兼有布朗山、路南山茶的特性:东部靠近帕沙的广冈茶,偏柔润。东南部靠近老班章和南盆的邦盆茶,香气高、回甘好。东部与老班章、新班章连为一体的广别茶,茶味重,香气高,苦涩显。邦盆茶、广别茶“布朗味”特征明显,与“班章味”非常相近;广冈茶与“路南味”(路南山三寨茶味)接近,茶气不扬但内敛,回甘生津略浅一点。真正体现贺开茶风格的应该是曼弄老寨、景迈、曼囡等寨的古茶树。
景迈古茶园有4200亩,古茶树平均密度一般在132株/亩,树高平均2.5米,平均单产30公斤/亩。
新曼弄老寨是贺开“茶王”树的圣地,在曼新老寨交界处,生长着10多株“茶王”树。其中最大一棵树高3.8米,树龄达800年,海拔1600米。
景迈、曼弄、曼囡这“贺开三寨”的古茶树,集“路南三寨茶”和“布朗茶”的优势与一身,既有“布朗茶”香气的沉稳绵长,又有“路南茶”的黏稠细腻、柔顺饱满。与“布朗茶”和“路南茶”不同的是,“贺开三寨茶”有轻微的兰香感,稍有苦涩,涩显与苦,苦化甘较快。
贺开古茶园风水
贺广古茶园处于布朗山北坡,坐南向北,改“坐北朝南”的传统,形成了自身的“风水”特色。
流经贺广古茶园的南开河支流有两条,一条叫“马过老坎”,发源于新老班章之间的切批底各脚,另一条叫南卡河,发源于班章村的万亩茶山附近。站在广别这个“景观台”,勐混坝子的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一片叶子改变贺开拉祜族命运
贺开村委会是以拉祜族为主体的村委会,9个村民小组中,邦盆老寨、邦盆新寨、景迈、曼弄老寨、曼弄新寨、曼囡等6个村子为拉祜族寨子,另有曼贺勐、曼贺纳两个傣族寨子,一个广冈哈尼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