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倚邦曼拱古茶山寻茶记一一传说中的"猫耳朵"
2017年05月21日

倚邦曼拱古茶山寻茶记一一传说中的"猫耳朵"

 山路曲曲,森林茂密。香蕉园果实累累,蕉农裝箱忙忙碌碌,汗流浃背,热火朝天;古茶园茶叶飘香,茶农采茶眼极手快,手酸人累,天热口渴;路旁的茶叶分捡工心灵手巧,精挑细选,目不转睛,去劣存优。茶山的采茶季,一路繁忙。
倚邦古茶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明清两朝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经济和普洱茶集散中心,古六大茶山之一。
古倚邦茶区内有19个自然村。倚邦古茶山(傣语称“磨腊”倚邦,即茶井之意)古倚邦茶区海拔差异大,最高点山神庙1950米,最低点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只有565米。倚邦茶区产茶著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
走在200多米长的青石板路上,看到 散落在街道两旁的石碑、石刻、石雕,石埻和破旧不堪的店铺。倚邦街衰败景象让人倍感伤痛。满目疮痍的古迹和弃遗物成为了倚邦凝固的沧桑历史,它向造访者讲述着倚邦曾经的辉煌与伤痛。在慢游中恰逢一位外地有识之士感慨说道:倚邦街沦落到今天当地政府没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进行保护修缮实为失策。我们不能单纯的追求茶叶的价格市场而应重视开发倚邦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业,这样倚邦街才能走得更远。
倚邦古茶山总面积为360平方公里,是多民族集居的高山区,史上以生产七子饼而出名。明、清时期,茶庄林立,商贾云集,热闹极至。茶叶远销西藏、港澳、南洋等地。
倚邦所产的茶,茶质好,每年需进贡朝廷。清朝为便于贡茶的运送,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修筑了由昆明经思茅至茶倚邦易武的用石板镶成的长达数百公里的运茶之路,即茶马古道。
倚邦在乾隆年间为盛世时期,人口约九万。到了光绪年间,倚邦开始走向没落。
兴盛时倚邦街上有关帝庙、石屏会馆、四川会馆、楚雄会馆等,还有曹家大院,还有鸿昌、庆丰和、庆丰益、元昌等著名茶号。倚邦正街东西向,长达250米,宽12~16米。正街东头通向东北方向是石屏街,东南向是曼松街。正街西头分别是通往普文、思茅和易武、景洪的茶马古道。
倚邦的历史到了19世纪中后期,六大茶山开始衰落,先是发生云南各族反清起义,其中杜文秀军打到普洱,这次起义用了多年才平息,这期间茶叶内销通道基本中断。后来法国人又侵占印度支那地区,禁云南茶,六大茶山外销也受阻,茶农开始外迁,茶号开始改行或外迁。同时倚邦土千总曹瞻被暗杀,其子曹清民又在民国初与普洱道尹徐为光发生矛盾,引发军事冲突,曹清民败逃乌德。曹氏结束了对茶山统治。曹氏的衰败对五大茶山衰败是有直接影响的。这期间易武得以取代倚邦成为六大茶山的中心。1937年到1949年间,由于战乱,加之疫病流行六大茶山进一步衰落,更多茶农外迁,茶号歇业。1942年攸乐起义,起义军攻入倚邦,倚邦在一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中几乎全毁。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统购统销,六大茶山只生产原料,不少茶山开始改为种粮,很多古茶树被挖或被火烧死。著名的贡茶之山曼松仅剩老茶树二百棵且以融入莽林中。现在古茶树还保留较多的是麻粟树、倚邦、曼拱等地。
倚邦古茶树茶区种茶历史悠久,在曼拱古茶园中还保留着基部径围1.2米,高6米,树龄500年左右的古茶树。
倚邦茶区内有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倚邦的小叶种茶有说法是明末清初由四川人带来的小叶种不像大叶种那样苦涩浓烈,在六大茶山区种植后既保留了小叶种传统的香甜柔和,又增加云南茶区的山野气韵,倚邦小叶种茶一到清宫内,自然被皇室所看中,定为贡茶,大小叶种混生的曼松茶成了六大茶山中地位最尊,价格最高配茶。
难得的是曼松茶虽然树龄小数量少,但口感有其独到之处,香气好水路细腻,甜度足,所以也非常受欢迎,但曼松茶产量非常小,市场上的曼松茶都真假值得考究,想买曼松茶的茶友要非常小心仔细的研究曼松茶的特点,最好是亲自上山或者找熟人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说到倚邦就不得不说小叶种,倚邦是有部分小叶种茶, 是从四川引种过来的非常独特的小叶种,但大部分还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为主,所以不能从大叶种和小叶种上来判断一款茶是不是倚邦茶。并且小叶种茶生长在同样的环境气候中,口感和倚邦大叶种并无明显区别。
总体来说,倚邦茶的特色是滋味饱满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较轻,回甘爽口,有甘冽之韵,历来为各地茶商所推崇。
告别倚邦街,我们驶向目的地曼拱村,小舅子阿庆的家就在曼拱一队。山路静谧,山路曲折,沟谷交错,箐深林茂,一路是苍莽的原始森林。路边偶尔可见到一些古茶树长在林下。
曼拱一队坐落在一个小山梁上,村寨掩映在丛林中,上百年的古茶树种植在房前屋后。古茶树生长在树林中,生态环境良好,古茶树成乔木状生长。
曼拱是倚邦茶区老茶树保留较多的茶区,曼拱及周围村子还保留下很多老茶园。很多茶树生长在林中,生态环境很好,而且没经过矮化,都成乔木状生长。在曼拱茶区茶树生长最好的在称为大树林的山上。大树林也叫大黑树林,距曼拱约4公里,不通汽车,大树林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地方,这里比曼拱要高出100~200米,有很多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森林覆盖率高,茶树生长于林中。大树林现只居住着3户人家,他们的母亲曹慧英是倚邦土司曹氏的后人,距他们的住房一百多米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曹氏家族的这一支系已有8代定居此地就是为傍着茶马古道守着周围的古茶林。由于位置的特殊,在茶马古道繁忙的年代这里几乎每天人来人往,住宿的、吃饭的、喝水的过往茶商很多。曹慧英老人已经80多岁,每天喜喝配茶,耳聪目明,思路清晰,谈起茶马古道如数家珍,还能唱山歌。在家旁有座曹慧英曾祖父曹庆贵的墓,墓建于光绪壬寅年。曹庆贵的封号是“皇清欶授武略骑尉”大树林属于曼拱村二队,这里约有古茶园80多亩,茶园中小叶种占相当比例。在大茶树最集中的地方,在约一亩地的范围内长着干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茶树数十株。由于大树林生态环境好,有茶商用高于曼拱的价格订收大树林的茶。
曼拱小叶茶:位于象明乡依邦村委会曼拱一队。海拔1510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树高4.9米,树幅3.6×4.2米,长势强,分枝密,基部围75厘米,最低分枝30厘米,叶长宽7.68×2.98厘米,叶形椭园形,叶面平,叶身平、叶质软,叶色墨绿,叶缘平,叶尖渐尖,叶齿浅密锐,叶直立状着生,叶基楔形,叶脉6—8对,芽叶色泽绿,茸毛多节间长,持嫩性强,适制绿茶、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