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一口料”的前世今生
2017年05月21日

“一口料”的前世今生

 在讨论普洱茶饼加工的传统工艺时,总会提到”洒面”、“面茶”、“里茶”、“一口料”的说法。“洒面”和“一口料”实际是一对冤家,但究竟谁是普洱茶传统?这个传统始于何时?需要慢慢道来。
传统不传统另议,但概念必须要清楚。“洒面”就是用等级高、金毫毕现的肥硕茶芽压在茶饼的表面,以保证茶饼卖相的美观,“洒面”洒的是茶饼表面上的茶,面茶是表。内里拼配使用等级低的原料,保证茶饼的成本价格的优势,里茶是里。既然说“洒面”这种做好表面文章是传统工艺,那茶饼也就未必被认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假货了。“一口料”对应于“洒面”和“面茶”而言,就是茶饼从里到外都是一个等级、品质划一原料压制的普洱饼茶,也就说“面茶”和“里茶”是一样的。
上世纪初发生了涉及四川、云南两省的一桩普洱茶大案可以彻底颠覆我们的固有认知,所谓“洒面”并非传统工艺。
1908年12月,四川叙府(今宜宾)光仪正、瑞丰祥等七家茶商向主管商业的云南劝业场告状,控告云南际春茶行、天申茶行将倚邦宋寅号、元昌号生产的包心茶卖给他们。请石屏茶商袁允升调解,要求赔款并让云南两号派人来四川自己销售包心茶。划重点是官方劝业场的回复:“宋寅、元昌两号既在思茅做庄,自当拣选精良,力求佳制,方足以昭信用而畅行销。”现在掺杂包心“属违犯商律,若不切实整顿,茶业必将立时败坏,于云南商务大有影响”。案件被发给云南省商务总会调解。(摘自杨凯先生著作《茶庄茶人茶事》)
包心茶就是洒面茶,分面茶和里茶的普洱茶。在1908年也就是光绪34年,普洱茶饼是里外原料划一“一口料”时代,在同时代的阮福写就的《普洱茶记》“洒面茶”被称呼为明显含有贬义的“改造茶”。“一口料”至少在1908年是主流品质的认可标准无疑。
此后“洒面”逐渐成为普洱茶厂的既定工艺,80年代勐海茶厂出品的现如今拍卖场王者“8582”青饼,原料拼配如下:心茶毛茶等级是九级,盖茶是六级,洒面茶使用春尖“洒尖”3级,这是七子饼时代的生产惯例,但在1908年显然是大逆不道的掺杂使假行为。时至今日,随着古树茶消费潮流的形成,以往的拼配都不受待见的时代,“一山一味”、“一树一味”登堂入室了,“一口料”不再强调里外划一的品质内涵,现如今成了纯料茶的代名词,“一口料”的内涵也就发生了迎合市场的新变化。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7581787_115206538179_2.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