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20世纪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七子”何时“圆”成“饼”,杨凯)
11、紧茶
与沱茶起源相同,由团茶演变而来。因团茶中心过厚而紧压,原先销至西藏的团茶因长途跋涉时常产生发霉现象。佛海茶厂于民国元年至六年(1912~1917年)将团茶改为带把的心脏型,取名宝焰牌紧茶。宝焰牌紧茶全为手工团揉精制,每个净重238克,7个为一筒,每个紧茶之间留有空隙,使水分能继续散发而不导致霉变。1967年改为长方形砖茶后停止生产。后因十世班禅的重视,下关茶厂于1986年恢复生产心脏型紧茶至今,规格为250克。使用原料较为粗老,三至八级铺面、九十级为里茶。市场亦称之女儿茶、香菇头、蘑菇头、牛心沱。生茶、渥堆熟茶二种都有生产。
12、砖茶
属紧茶类,1967年心脏型紧茶改为长方形砖片,采用机器压制,每片重250克,规格为14厘米×9厘米×2.5厘米,使用中茶牌商标.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昆明茶厂7581砖茶为市场主流,使用茶菁较为粗老,与紧茶配方接近;勐海茶厂7562、下关茶厂7563等也较为少量生产,茶菁级数较为细嫩,类似饼茶,三者都是属于渥堆熟茶。
13、茶膏
1950年云南省茶业公司生产一批3500市斤(1750千克)茶膏交进藏部队,分别由云南省茶业公司、下关茶厂、顺宁茶厂制作。以低档副料毛茶(梗、末均可)放置大锅煎熬,滤出茶汤后继续以中、小锅熬煮。直至拉长不黏手、色起淡褐色为止。当时试验结果,1市斤(500克)毛茶,可熬茶膏20~25克。
【工艺篇】
1、杀青→揉捻→晒干
此即晒青毛茶,与一般认知的少数民族传统制法相同。将鲜叶放入热锅内手炒杀青,至颜色转深绿色时倒在竹席上以手揉条状,再摊均晒干。
2、杀青→揉捻→后发酵→晒干
此制法的后发酵方式,是将杀青揉捻好的茶叶在干燥之前,先装入竹篓中进行后发酵,让茶叶转成红褐色,隔日才将茶叶日晒干燥。过程类似渥堆,但并无洒水增湿之步骤。此类做法茶叶成品为黑褐色,有些类似红茶,与晒青毛茶的香气、口感大有不同。
3、杀青→初揉→后发酵→晒干→复揉→晒干
此制法在杀青完,第一次将80%以上茶菁揉成条后,即装入竹篓进行后发酵;隔日再摊均在竹席上,晒至半干时,再将未完全揉成条状的偏老叶部分再揉一次,而后再晒干即成。
4、传统与现代制程
这里所谓的“传统”,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全手工制程,包含现代少数民族保留之传统做法,手工采摘、铁锅手工杀青、手工揉茶、毛茶日晒干燥、土灶蒸压、成品阴干或日晒干燥。所使用茶菁以野放茶、栽培野生茶(荒野茶、大树茶)为主。所谓的“现代”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土产畜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机械化制程,滚筒式杀青、机械式揉茶、锅炉蒸压、高温烘房。所使用茶菁以高度人工栽培茶园茶、良种茶为主。
5、茶菁级数
青毛茶于1979年统一分为五级十等,逢双设样,二等一级。即二、四、六、八、十等分五级。一般而言,一级嫩茶菁通常拼配二级做散茶、沱茶、方砖之类;二级茶菁拼配三级制作饼茶,四五级茶菁则为砖茶主要原料。
目前市场上对茶菁级数分类与上述官方数据有些偏差,一般茶商茶人惯用“级”来称呼分类中的“等”,也就是将茶菁直接以十级称呼,而不用“等”。本书中所称呼的“级数”是指“一到十级”的市场习惯用法。
在普洱茶的领域中,与一般绿茶、乌龙茶最大的不同,除了低温制成、后发酵特性,还有就是市场价值以青壮叶为优,而不追求细嫩叶。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上普洱茶以喝陈茶位主,在历经长时间陈放发酵后,细嫩级数茶质通常展现香扬而泡水短的特质,与青壮叶质重韵长、泡水长的特性有明显差异。所以在普洱茶世界里,中国人喜欢细嫩茶质的习性与价值观有明显的改变。
毛尖与一二级细嫩茶叶香扬、质轻、泡水较短,三至六级青壮叶质量、苦涩度高、泡水长,七至十级与级外茶质薄、味淡、水甜。每一种级数的茶菁都有其优缺点,取用于各种适合的制作茶品,做以拼配或传料,没有优劣之分,端看价格与消费者喜好而定。
6、拼配
于200年前(1799年)《滇海虞衡志》就提到“改造茶”,也就是现在的铺面拼配。目前对拼配概念分三类:茶区拼配、级数拼配与不同年份拼配。利用不同茶区拼配产生香气口感的多变性,级数拼配则应用在铺面、包心,以增加其外表美观,不同年份拼配则在于增加口感滑度及陈味。
国营厂时代所有常规茶,都是拼配而成,主要目的除了增加口感、稳定质量、降低成本,也能将茶品数量扩大,且顺利将不同级数茶菁稳定消耗。而坊间所传生、熟料拼配,则不为一般茶厂所接受,前国营勐海、下关茶厂未曾生产生、熟料拼配。
7、解块
鲜叶揉捻完毕后,尽快将揪解的茶叶分开,迅速降低温度,以避免产生闷味及干燥不足,产生闷酸现象。解块另一优点,能将多余的水汽排除,快速冷却鲜叶能保持干燥后的茶菁保持翠绿有光泽。
8、晒青毛茶
不同于绿茶、乌龙茶的毛茶干燥方式为炒干、烘干,普洱茶的鲜叶经萎凋、杀青、揉捻、摊晾后,经日晒干燥即成晒青毛茶,简称青毛茶、滇青;因日晒所产生的“太阳味”,是晒青毛茶无可取代之特殊风味。干燥后茶菁含水量9%~10%左右。干燥时,温度更减缓残余酵素的作用;过于高温,将完全停止普洱茶陈化,易产生劣变。
9、后发酵
茶品因制程差异分为不发酵(绿茶类)、发酵茶(乌龙、铁观音等),以及后发酵茶(普洱、六安、六堡、千两茶等)。后发酵的关键在于制程没有过度高温使酵素酶停止作用,散制或紧压成品后,利用茶叶本身无氧发酵以及氧化,茶品依旧能继续发酵陈化,经过多年自然环境陈放而不劣变,越陈越醇厚为后发酵茶的特质,与绿茶及乌龙类等发酵烘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