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历史中,大家都知道六大茶 山一直在扮演着极重要角色,其中五大茶山又称为“易武茶区”。其实从元明到清中,都是以五大茶山最闻名,即曼松山、曼拱山、曼砖山、易武山、牛滚塘半山和曼腊半山,以上合和为五大茶山。
其中曼松山、曼拱山、曼砖山、牛滚塘半山,三座半茶山合为“倚邦茶区”。在清朝中期之前,都是以倚邦茶区所生产的普洱茶量最多,誉为品质最好的。五大茶山加上攸乐山(孔明山),后来就称为六大茶山。
清朝初期,曾经有石屏人涌到倚邦“奔茶山”热潮。在此之前的明末时候,就已经有大批四川省茶农迁到此地,他们将小叶种茶种引进倚邦茶区。
“倚邦茶树比易武低矮、叶小、芽细、命短、特嫩性差”(《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第34页)。所以倚邦茶区是云南省内最早种植小叶种茶的茶山。
小叶种普洱茶比较适合四川及北方人的口感,尤其是以一级细嫩芽头制成新鲜的普洱女儿青茶,以及最著名的人头金瓜贡茶,备受大观园和北方宫廷大内的青睐。
“倚邦贡茶:历史上皇帝令茶山要向朝廷纳一项茶叶,称之为贡茶,年约百担之多,都全靠人背马驮运至昆明”(《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第16页)。
乾隆初期这里人口约有八九万之多,都是过着与普洱茶有关的生活。倚邦茶区有四个 非常繁华的“集镇”,那是倚邦街、曼拱街、曼砖街、牛滚塘街。
而以倚邦街为中心,其衔接了倚邦茶区顺畅的交通,成为茶马交易最热闹的街道。
这种繁华景象,一直到了光绪三十一年,随整体云南普洱事业急速没落,主要是清朝末期政力治安不彰,形成官僚、恶霸、地主残酷的压迫剥削;卫生恶化,疾病流行传染,茶品无法生产,即使做好的茶,也不能安全运送销售,所有茶庄都纷纷停业。
江山经过改朝换代,到了20世纪10年代,重划行政区之下,开劈新道路,有利于易武山的开发而促进繁华。整体普洱茶交易营运,转到了易武山,倚邦方面则日渐没落,倚邦街上只留有居民一百三十多户,人口已不过千人。
“本号开设倚邦大街拣提透心净细尖茶发客贵商光顾者请认明内票为记”,这是每一饼杨聘圆茶内飞所写明的文字。
杨聘号茶庄大约于1 921年开设在倚邦镇大街上。
至于其制茶、经营以及茶庄的兴起与衰落,找不到更详细资料,只有留下的圆茶十来饼,是唯一杨骋号茶庄的历史证物。
杨聘圆茶饼身比较小,直径只有1 9厘米,每饼约280克。
每饼有一张5厘米 X 6.8厘米立式内飞,白底红字内文有杨聘号等三十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