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在改革开放之前,都是由国家统一经营,对外出口换外汇的产品,属于国营企业。普洱茶的四大茶厂,也都是起身于原云南省茶叶公司,由国营茶厂改制而来的。正确的官方认识云南四大茶厂排名顺序: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还有普洱茶厂。现在下关茶厂和云南昆明茶厂属于四大国营普洱茶厂之一。
下关茶厂的历史:
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云南省下关茶厂,创建于1941年。公司位于云南最大的紧压茶加工中心和茶叶集散地大理市下关。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苍山洱海优良的生态环境,大理地区悠久精湛的制茶技艺,为下关沱茶的优良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994年改制为“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通过国企改制成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当今世界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才。现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和原料储备企业。2007年,公司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下关茶厂的前身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下关,已经是云南最大的茶叶加工中心和茶叶集散地。为了改变散茶运销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大理巨商“永昌祥”商号在一种被称之为“姑娘团茶”的形态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创制成外圆内凹呈碗臼形的“砣茶”。“砣茶”的创制定型不仅解决了茶叶运输途中运量有限和茶叶受损的问题。而且,茶叶经过特殊工艺加工,使“砣茶”具有一种特殊的内质。“砣茶”经昆明、昭通销往四川、泸州、宜宾、重庆等地,广受当地百姓欢迎,于是有“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在当地传颂。“砣茶”也就逐渐转变为了沱茶。下关沱茶的诞生,促进了茶马古道南来北往的物资交流,下关也因出产沱茶而扬名海内外。盛易祥。
1941年3月22日,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郑鹤春写给顺宁实验茶厂(今凤庆茶厂)冯绍裘和云南中茶公司稽核员周庚昌的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本公司为谋发展滇茶贸易,扩充藏销市场,现与康藏商人各半合资25万元(旧币),于缅宁(今临沧)地方筹设康藏茶厂,专制藏销紧茶、砖茶,由弟与商股代表格桑委员泽仁分任经理、副理”。康藏茶厂的选址最初确定建在缅宁(今临沧)。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筹备,郑鹤春发现在缅宁建厂,运输、制茶技工等方面问题较难解决,几经协商,最终选择在滇缅公路要冲和茶马古道重镇下关建厂。1941年5月,由蒙藏委员会和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各出资15万元合资建立的“康藏茶厂”正式成立。康藏茶厂就是下关茶厂的前身,主要为藏区生产紧茶和砖茶。
今生的辉煌得益于前世的积淀!从康藏茶厂到下关茶厂,再到如今的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这71年的路上,每一个呕心付出的人都应该被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都应该被记录在滇茶发展的史册之上,请你我一起,为他们正名!
昆明茶厂的历史:
昆明茶厂的前身,系创办于1939年的复兴茶厂。1938年12月16日,民国政府经济部所属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合资,创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前身),并以次年10月在昆明建立复兴茶厂(昆明茶厂前身),童衣云任厂长,主要任务是用勐库和凤山茶为原料加工名牌"复兴"沱茶。
当时处于整个中华大地时局动荡之际,在历经多次停产、撤建、更名、合并后,1960年,正式命名为“云南昆明厂”。但初期因为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影响,正式更名后的昆明茶厂,实际上少有茶品生产。直至1965年以后,才开始以250g的方茶、砖茶,规模供应云南北部及少数西藏地区。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五十年代,云南并不生产通过人工渥堆发酵的普洱茶。当时,国内此类产品由广州茶厂组织生产销往香港及在当地应市。1973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指派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相关人员,组成七人小组奔赴广州茶厂学习普洱茶渥堆发酵生产。
以此同时,昆明茶厂老茶师陈佩仁以“自己四十年代就对此茶有过了解并进行过生产试验”为由,主动请求试制。公司领导在“学习、试制可以双管齐下”的准则下,批准了这一请求。于是,陈佩仁用渥堆方法率先生产出1吨多的普洱茶并成功出口。原昆明茶厂副厂长、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办公室主任杨维仁先生认为,该批普洱茶是云南渥堆发酵普洱茶(即陈化工艺)的首批产品。
不久,赴广州茶厂的学习小组返昆。公司组建了两级审检生产营销骨干组成的技术攻关组,由昆明茶厂按该厂工艺试产。起初,技术攻关组按照广州茶厂“温水发酵”的工艺进行渥堆但不成功,后来在一次一次的研讨论证后,运用“冷水渥堆”并获得了成功,当年就实现港销普洱茶10.2吨。由此,适宜昆明气候特点的“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定型,昆明茶厂也多次派人到云南其他茶厂作经验交流,推广这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