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文化 > 云南茶马古道:普洱茶贸易运输的古代“高速公路网”(2)
2017年05月21日

云南茶马古道:普洱茶贸易运输的古代“高速公路网”(2)

易武古镇上的那块珍贵的“瑞贡天朝”宝匾就是道光皇帝在喝到车顺号的普洱茶,大赞后御赐车顺号主人清朝进士车顺来的,取义“意为用最好的茶叶、极至之茶、祥瑞之物贡奉给朝廷”。特允他们家世代供奉这个匾牌并置于门楣。宝匾上书四个金色大字“瑞贡天朝”,一旁则是正楷小字“例贡进士车顺来立”和“钦命头品顶戴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捷勇巴图鲁书”,在车顺号老宅存放至今“高速路”上的“老司机”——马帮

不少人都觉得茶马古道上来来往往的都是驮着茶叶或者是货物的马帮,而事实上这些贸易商路上行走的既有马帮,也有牦牛驮队,还有背夫或者是挑夫,并且西南地区主要的三条茶马古道上,商旅类型都不尽相同,川藏道上负责运输的主要还是以背夫和牦牛队为主,青藏道和滇藏道上骡马和驴则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西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的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很有限,历史上就记载过南诏是“有舟无车”,而云南独特的马帮文化也滋养于此。

云南的马帮实际上主力并非是马,而是骡子,主要以为云南马这个品种个头矮小、不堪重负,骡子逐渐成为了运输主力。而最早的马帮也分忧官帮和民帮的区别,官帮自然是由政府出资,押运的货物也是以官商的重要物资为主。而民帮中,常年帮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马帮”,民间组织起来运输茶叶、药材和盐巴,还有一种就是逗凑帮,这类马帮一般都是临时集结,季节性运输,规模较小。

大型的马帮往往是一个有组织性的“车队”,并不是松松散散一拨人上路经商运货那么简单。在马帮里负责对行进路线布局与指挥的头儿被叫做“马锅头”,也是马帮一干人等的头儿,他的下面往往还设置有“二锅头”“三锅头”和“管事儿”,平均每3到5匹驮马都配备一个赶马人,此外还有带着武器的“武装押运”,既是为了防范盗匪也防范野兽。头骡往往还要挂着大铃,披着彩带,还有的系着红绣球,既是标识也有吉祥的意义。

赶马人的生活却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具有浪漫色彩,深山密林中虽有鸟语花香,更多的却是崇山峻岭和风霜烈日,情感上的孤寂让赶马人将对家乡、亲人与爱人的思念都寄托于一首首高昂苍劲的赶马调中。

“阿哥心中莫怄气,妹把行装来备齐,买鞍配架妹熟悉,哥要细细搭伙计。郎约伙计吃顿饭,同心赶马走他乡;妹备公鸡高粱酒,择个吉日好架鞍。吃完鸡头看财喜,还债要走夷方地;大路小路多清吉,吃了下箸多福气……”新婚夫妇分别在即,丈夫马上要远行,赶马到德宏、西双版纳一带做生意,妻子细致地位丈夫置办赶马的装备。这段极富风情的歌来自于上个世纪初流传下来的《赶马调》,也是马帮文化流传下来的点滴

明朝末年,由于战乱以及瘴气流行的原因,普洱茶的贸易一度低落,许多的古茶园也因此而荒废,只有滇南地区的少数马帮参与茶叶运销。清朝时期社会逐渐发展稳定,雍正时期的归土改流都带动了当地的发展,改进后的普洱茶不仅在民间受欢迎,更是皇室以及王公贵族的青睐而畅销,也带动了马帮运输的发展。据记载,清末,每年到六大茶山地区运输茶叶及其他商品的马匹多达万匹,来自地区内以及省外各地的马帮络绎不绝,思普(思茅到普洱)路上也是马帮成群。

民国时期的云南马帮

据考证,当时比较有名的大马帮有腾越帮、蒙自帮、思茅帮曲靖帮等等,这些马帮在茶业贸易中得到了发展后,逐渐自立门户也成为了大商号,书写了有关云南古代商人的特殊传奇。比如说历史上玉溪马启祥的“兴顺和”商号,最初就是一个“走夷方”的小马帮,后来不断壮大发展,主要以经营茶叶为主,不仅在省内的昆明、思茅、下关等地设立分号,还把生意做到了上海、北京、广州和香港各地。江城的“敬昌茶号”更是把茶号远销到东南亚各国。

如今再到云南,仍然可以在磨黑孔雀屏、或是那柯里的茶马古道遗迹上感受衣着各异的商队,驮着货物的马队带着茶香从百年前的历史缓缓走来……
 2-1405241646144A.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