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腾冲茶历史
2017年05月21日

腾冲茶历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国人种茶、制茶、饮茶历史已逾三千多年。腾人制茶始于明代,初以鲜叶晒干即成,以后逐步采用锅炒、日晒和炒后手工揉搓成形,提高了茶叶质量。腾冲地域广阔,山多地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植茶。腾冲一带长有两、三百年的古老栽培型大叶种茶树和野生茶,便是历史印证。
明洪武年间(1368~1398),蒲川开始种植阿隆姆变种茶,据《腾越州志》当时蒲窝鲁姓和赵姓人氏种茶。民国元年(1912),龙江绅士封镇国(沛藩)开辟龙江茶区。民国12年(1923),其子封维德(封绍藩)继承父业,在龙江沿岸蒲川推广种茶。至1946年,全县茶园面积达600余亩。封维德总结出一套“封家制茶法”,手工制出“封家香茗”和“窜龙茶”,深受家乡人民欢迎。
李根源先生喜见家乡茶叶生产前景光明,遂引荐封维德入宜良茶训所学习,又邀国民政府中央经济部中国茶叶公司技术专员陆澄溪(陆莹)先生到腾传授种茶、制茶技术。1941年,封维德发起创办为期两年的“腾冲茶林实业训练所”,学员100多名。其亲自编写适合腾冲实际的种茶资料《种茶浅说》,培训地方茶叶专业人才,使种茶、制茶技术得以推广。邀请陆澄溪先生讲授《茶叶历史》、《茶叶地理》、《茶叶经济》和《制茶学》等课程。
1942年5月,腾冲沦陷,茶叶讲习所被迫停办。腾冲光复后,又于1945年,重建蒲川茶厂,成立茶叶生产运销合作社,兼收顺宁、昌宁低档茶进行深加工。
以前,腾冲仅只加工制作绿茶。后来,国家组织开发山区经济,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政府把茶叶生产列为振兴腾冲经济的骨干产业之一,多次掀起群众性的种茶高潮,使全市茶园面积迅速扩大。除蒲川、新华两个万亩茶园乡外,又发展至多个乡镇,茶叶产量大幅提升。1986年12月,经国务院农副产品出口商品领导小组批准,腾冲被列为国家茶叶商品出口基地县。
1977年,在腾冲城南来凤山东侧建成“腾冲县茶厂”,属腾冲计划经济委员会主管的小型国有企业,年生产能力500吨。茶厂颜料、产品统购、统销,主产精致红茶、精致绿茶,红茶为主,故腾人多称“红茶厂”。县茶厂生产之精致红茶统属“滇红”,分功夫红茶和红碎茶两大品种,所产功夫红茶、红碎茶达到国家出口标准,交省茶叶公司拼配销往香港、伦敦、东欧等海外市场。绿茶则有“晴岚香”、“凤山绿”、“腾翠”、“春尖”、“春蕊”、“普洱茶”等,绿茶皆内销,均畅销市场。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120619053845116.jpg 
 
 1515987672357163.jpg